
在??诃偵絽^(qū)府城鎮(zhèn)有千余年歷史的大園路深處,有這樣一家海南粉店。它無名無牌無廣告,卻賓客盈門,高朋滿座;它基本只做學生的生意,卻讓不少游客慕名而至,尋香而來;它每天只做早餐這一頓,卻讓店主一家全天都為此忙于各種準備;它常常接到加盟開店的懇求,卻怕讓祖宗的手藝走了樣而再三謝絕;它背靠大名鼎鼎的海南四大古村之首金花村,海南人文翹楚丘浚、海瑞等盡出于此;它相鄰全國出高考狀元最多的海南中學,吃過這里的海南粉考進清華北大的學子就有將近五百人……
這家的海南粉有腌的,也有做湯的。腌的粉色濃味重,鹵香肉多;做湯的粉高湯清亮,嫩白的粉條上碼著一層層瘦肉豬肚,清香四逸。
海南粉相傳源于海南澄邁一陳氏孝子,后粉名加孝子美名傳遍全島,學者日眾,漸成海南名食小吃之首。為防徒弟間生意競爭傷和氣,師傅立下分市開店的規(guī)矩,天長日久,在海南不同地方又形成了文昌抱羅粉、萬寧后安粉、陵水酸粉等一系列著名的海南風味小吃……當然,這些是否謬傳,并無詳細考證,姑妄記之罷了。
店家世居金花村,姓蔣,因出了位大師級的瓊菜師傅,在厭倦了美食評委生涯之后回到這古韻盎然的老街里,用自家祖屋開了這間粉店,至今已傳三代。
表面看,這家的海南粉與別家并無二致,一樣的竹粉筐、粗瓷碗,一盆香鹵、若干調(diào)料,但其中卻有不傳之秘。想問究竟,店家淺笑盈盈,只不作答,一邊熟稔地從自家水井里壓水洗碗,一邊噓聲把一只肥胖的黃貓從屋檐上趕走。
晨風穿堂過處,堂屋門楣上過年才貼的一排吉祥紅紙飄飄忽忽,被外面的光映得鮮紅透亮。遠處隱約傳來學校上早讀的鈴聲。門口處一群個頭像成人卻一律還是娃娃臉的走讀生圍著做粉的阿姨,一位倚著門框睡眼惺忪打著哈欠,一位精神抖擻玩著手機,還有兩位背向我的,正一個接打包的粉盒,一個老練地往塑料袋里裝,悉悉嗦嗦的聲響中顯出著急的動態(tài)。
女兒還剩一百五十多天就將中學畢業(yè)。和眾多的同學一樣,她在這條老街上的名校求學六年,在這家粉店光顧過十二個學期。而我因為她的關(guān)系,也漸成這里常客,竟至越熟越來,越來越熟,這條街和這里的粉便融入我們一生的記憶。
店家阿姨開心地說,好多學生從外國回來,都三四十歲了,有的還帶著老婆孩子,一下飛機就來這里,一進門就喊要吃粉,有時都下午了,哪里還有粉吃?阿姨呵呵笑著,言語中的欣慰與溫馨隨著她朗朗的笑聲滿屋里飄蕩……
見我要付粉錢,阿姨側(cè)著身往墻根直躲,努力拉遠她圍裙上那只裝錢的口袋與我手之間的距離,說,哎呀,你拍這么多相片,不能要你的錢了。我說,兩碼事,要給的。她說,你也會像那些學生一樣貼相片到網(wǎng)上去么?會的。我說。我是你們店的粉絲。我們店只有米粉,沒有粉絲。阿姨忙糾正。我笑了,說是的,我喜歡你們家的粉,所以我是你們家的粉絲。她還想糾正時,我已把四塊錢塞進她兜里,轉(zhuǎn)身推上單車離開。
老街依然寂寥,漸亮的日光中,看出兩旁虬枝戈張的古樹枝葉上泛起一層嫩綠的新芽。拂面的微風已沒了寒意,看來冬日已盡,海南又快春暖花開了……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wù)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