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崖州新八景之一的玉井溫泉。
玉井溫泉原址四周斷垣殘壁,雜樹叢生。
玉井溫泉前立碑“既濟亭熱水池”。
瓊州八景文化
崖州新八景之一的玉井溫泉名氣雖小,但歷經(jīng)歲月滄桑,勝地仍在。
玉井溫泉,又名熱水池。其修建歷史可上溯至明正德年(1506—1522)間。由于年代久遠,砌磚倒塌,清朝光緒十五年(1889)崖州知州唐鏡沅重修。在據(jù)池二丈遠的地方建一個亭子,名既濟亭,立碑為志,然而,亭子早湮沒于歲月,所幸碑于2005年出土,得以重見天日。
清福建候補道吉大文也作《玉井溫泉》一詩:“海南風(fēng)月四時溫,一勺甘泉地道存。欄石苔青通暖氣,堤沙草緑斗煙痕。此間自得清和意,到底難尋活潑源。我亦濯纓邀客去,疏狂無語問寒暄。
1200多年以來,白居易的《長恨歌》像一曲纏綿婉轉(zhuǎn)的愛情交響縈繞在世代讀者的心頭。詩人極盡寫景抒情的能事,表現(xiàn)男女主人公的縱情行樂,讓洗澡這樣的生活小事也那樣充滿浪漫。“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春寒時節(jié),唐玄宗賜旨,讓楊貴妃跟他在華清池洗澡,這在一個妃子是多么寵幸的事呀。泡泡溫泉,溫潤的水洗掉了肌膚上凍結(jié)的脂油,心情更平添幾分愜意。
時過境遷,這一切已煙消云散,只有那詩句激發(fā)讀者的想象。
甘泉地道存
跟華清池溫泉比起來,崖州新八景之一的玉井溫泉名氣小多了,不過,歷經(jīng)歲月滄桑,勝地仍在,仍然讓人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玉井溫泉,又名熱水池。其有據(jù)可考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正德年(1506—1522)間。由于年代久遠,砌磚倒塌,清朝光緒十五年(1889)崖州知州唐鏡沅重修。在據(jù)池二丈遠的地方建一個亭子,名既濟亭,立碑為志,然而,亭子早湮沒于歲月,所幸碑于2005年出土,得以重見天日。當(dāng)時,知州鐘元棣等人賦詩抒懷。清福建候補道吉大文也作《玉井溫泉》一詩:“海南風(fēng)月四時溫,一勺甘泉地道存。欄石苔青通暖氣,堤沙草緑斗煙痕。此間自得清和意,到底難尋活潑源。我亦濯纓邀客去,疏狂無語問寒暄。”清詞麗句,寫景狀物,抒發(fā)情愫。他感受清爽和諧之意,卻感到源頭難找。唐鏡沅不僅作文記事,而且以《題熱水池既濟亭壁》洋洋448言,一顯詩才。“亭開三面聚和風(fēng),敢冀浮名附醉翁?纓濯歡騰文武試,禊修樂與士民同。”這四句,表明了他修池建亭,并不是想傍近歐陽修獵取浮名,而是為了跟士民共同享受快樂。
熱水池一經(jīng)重修,就成為崖州新八景一處勝地,游人不絕。然而,在海南溫泉已得到較好開發(fā)的今天,為尋覓古崖州文化,我仍去那里看一看,不為泡溫泉,也是懷古。
從崖城驅(qū)車往北,馳過鐵路橋,離城約兩公里,目的地就到了。果然,像唐鏡沅在《既濟亭熱水池碑記》一文中所寫的那樣,四周“群峰入望,簇簇若玉筍,蜿蜒數(shù)十里,疊為丘壑。”然而,環(huán)顧原址,撲入眼簾的是斷垣殘壁,周圍雜樹叢生,野花瘋長。不過,當(dāng)年的池子仍在,留下了一些歷史見證。兩個主池,相距不到一米。把手探進水中,一個水溫有點熱燙,一個卻顯微涼。據(jù)說,溫水四季常溫,且水中含微量元素,可以治一些疑難雜癥,人們都喜歡到那里洗澡。當(dāng)日,時過中午,還有旁邊南繁育種基地的男女,在那里沖涼,不時說說笑笑。
發(fā)現(xiàn)熱泉 窮究事理
溫泉周圍雜樹雜草叢生,一些場景未免破敗。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透過歷史資料,去探尋它的本來面目。
據(jù)《既濟亭熱水池碑記》記載,唐鏡沅在光緒丁亥(1887年)五月到任,聞崖州城北約四里處有熱水,但忙于公事文書,無暇考察。直到1889年正月十五,他才帶領(lǐng)一些屬下,先達南山洞天,第二天再出城觀熱水。他越過田間的小路,登上一座小土山,竟發(fā)現(xiàn)一眼熱泉,純凈的泉水涌出,飛濺如珠。他用手一蘸,如探測熱水一樣。他還發(fā)現(xiàn)左邊有一眼冷泉,其暗流與熱泉交融,而成為暖泉。
“熱泉也,火象也,”為何不被水克而生水?
唐鏡沅在碑記中,敘述了他觀熱水潭的感受,重修熱水潭的始末,對其設(shè)計原理、工程規(guī)格、施工過程及其主辦人員,都作了精要的記述,留給后人一份可貴的歷史文獻。但他更能不囿于圣賢之論,典籍之言,從特殊的自然現(xiàn)象出發(fā),提出問題,窮究事理。
他寫道,孟子譏笑“緣木求魚”,不知道魚也有集于樹上的情況,這正如物理偶然的意外一樣?!对娊?jīng)》里《大雅·桑柔》一詩也寫:“誰能執(zhí)熱?逝不以濯。”說的是不用涼水洗,就不能解熱。魚不在樹上是常理,洗涼水才能解熱也是常理,但事物也有出之常理外的情形。井有燙水、泉有溫泉,這怎么能按常理來理解呢?為什么熱水池兩池同流,而咫尺之間涼熱懸殊?他的看法是,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拋開常理,去觀察這特殊的自然現(xiàn)象。
“熱泉也,火象也,不為水克而生水。”唐鏡沅對于這種現(xiàn)象的解釋是:“無水火相生之理,確有潤下炎上之象。凡井之湯、泉之溫者,謂之水火既濟可也。”他認為,《易經(jīng)》“既濟之卦,彼此為用,事之所以濟也。”水火相互作用,處于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事情往往成功。要慎始慎終,思患預(yù)防,漏水了,有衣銣,就可以塞上。“天下事之如此池者,比比也。”
為官一方 教化世人
唐鏡沅還援引子產(chǎn)治理鄭國的事例,進一步指出,“然則水火之象,固具理民之理。”由小見大,唐鏡沅借事論理,在一篇碑記中就這樣融進了他的政治理念。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亮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唐鏡沅是否仿效于此?
唐鏡沅,字子庵,廣西灌陽人。為官一方,曾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崖州志》記載:唐興辦學(xué)校,設(shè)置課程培養(yǎng)學(xué)子,平息糾紛,使百姓安定。河水將要傾瀉城址,他將情況上告,采取積極辦法,使城址得以鞏固。此外,他還豁免屯田荒米,以及建鐘公還金寮,表彰鐘芳父親鐘明拾金不昧的善行,并撰寫《鼎建鐘公還金寮序》一文,引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詩,禮贊其品德,以教化世人。至于造既濟亭以紀(jì)勝,也是他的一項德政。他為政許多善舉,多年來得到州人稱譽?;蛟S,這是他“既濟”理念的一份注腳。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wù)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