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有440種鳥類,大批南下候鳥的海南,一直被譽為中國鳥類的天堂。這是海南生態寶藏中一筆特色的資源。
而作為旅游大省,海南的觀鳥游卻一直不成氣候。南國都市報記者獲悉,近日海南省旅游部門已經著手制作觀鳥地圖,邁開“觀鳥游”探索的第一步。
業內人士認為,把“觀鳥游”這一生態游產品推向市場意義重大,然而,觀鳥游“游”入現實,海南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中國候鳥天堂 為觀鳥游試水提供土壤
“觀鳥是你一生走入大自然的門票。”這句西方諺語點出了觀鳥的意義。嘉道理中國保育“雨林使者”觀鳥小組負責人盧剛是這樣描述觀鳥的:在自然環境中,觀鳥者透過望遠鏡近距離地看鳥類,會覺得震撼,“這是一個重新發現鳥類的過程。”
盧剛作為海南的一名資深觀鳥者和NGO組織工作人員,每年都要“接待”來海南觀鳥的全國各地的觀鳥發燒友上百名。
“觀鳥真的這么吸引人嗎?”這是讀者腦海的疑問。
其實,這項最早于100多年前興起于英國和北歐野外觀鳥活動,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種世界性的休閑旅游活動。中國在這方面起步相對較晚,民間觀鳥活動進入21世紀后才進入快速發展期。近年來,隨著觀鳥人群迅速增長,觀鳥活動此起彼伏,湖南的洞庭湖、河北的北戴河、青海的青海湖、昆明翠湖等地,借著良好的觀鳥旅游資源,紛紛打出了觀鳥旅游這一特色產品。“觀鳥兩日游”、“觀鳥、日出、海鮮”,觀鳥者在鳥類遷徙和繁殖期,定時定點前往進行觀鳥旅行。遼寧盤錦濕地觀鳥游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和周到細致的服務贏得市場。該地區一個觀鳥月就吸引游客達1.2萬人次,已經成為該地區極具吸引力的項目。
“觀鳥游”正在許多觀鳥勝地展現出勃勃生機和商機。
海南觀鳥興起于十年前。據了解,海南擁有約440種鳥類,其中特有鳥種有3個特有鳥種、特有亞種有60個。每年9月份到次年4月份,都會有大批候鳥來此越冬。東寨港、三亞紅樹林,尖峰嶺、臨高新盈、昌江濕地公園等,“風景優美,隨便拿一個出來,都是觀鳥拍鳥的勝地。”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旅游與藝術學院院長、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長楊哲昆說。
有著中國候鳥天堂的海南,不僅水鳥居多,林鳥也頗具特色,豐富的生態資源為海南“觀鳥游”試水提供了土壤。
“海南說自己環境好,但如何向游客呈現?觀鳥游就是很好的呈現方式。”楊哲昆說。
海南觀鳥游萌芽初現 “觀鳥地圖”邁開探索首步
海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文化會展處處長陳思認為,觀鳥是社會進步的標志,這說明大家都在關注環境,環保的意識在提高,人們的生活理念在改變。而觀鳥游符合了大眾的這一需求,同時也是生態和諧、綠色崛起等思想的一個延伸。
近年來,隨著海南旅游的發展,旅游者的方式和喜好發生著改變。“觀光游之外,休閑度假、文化旅行也開始發展,跟團明顯減少,自由行增多。”海口市旅游服務中心、海口天天游旅行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會聲說,這使得海南的旅游產品呈現出多樣性。
“散客、自駕游、驢友和度假的游客,這些游客中有很多人都會對動植物游感興趣,愿意并且喜歡去觀鳥,親近自然。”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會長王健生認為,作為一個海島,海南的生態環境好,有很多的候鳥的棲息地,做觀鳥游市場潛力大。
然而,盡管每年都有發燒友來觀鳥,此前也有多個景區以鳥為媒經營農家樂等,吸引游客前來消費,但他們都并未將觀鳥發展成一個旅游產品。
據了解,海南省旅游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已經開始關注“觀鳥”活動,并有意將“觀鳥”作為一種旅游新產品來開發。陳思說,目前省旅游委已經著手做一些觀鳥地圖,上面標示著海南適合觀鳥的地點、鳥的種類等,做好后將發給游客。
“目前只能算是一種萌芽,可以看作是嘗試、先期的試水。”陳思說,他們打算通過這種方式,引導游客關注鳥類,向游客推薦觀鳥項目,從側面宣傳海南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到最后,還可以舉辦觀鳥節,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來熱愛大自然。達到旅游培育人、教育人的作用,讓更多的人來愛護自然環境。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