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地水鳥
4月13日,海南第一屆觀鳥賽開幕式。 盧剛 攝
??跂|寨港是鳥的天堂。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 攝
本次觀鳥大賽上出現(xiàn)的暗綠繡眼鳥。 盧剛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在這個星球上,海南是鳥的天堂之一。四月十三日,海南舉辦了第一次觀鳥大賽。此次大賽,吸引了全省九支“鳥人”隊伍參賽,共觀測到七十八種鳥類。
參加觀鳥賽的都是癡迷欣賞鳥類的人,被戲稱為“鳥人”;觀鳥需要一些基本功,譬如聽聲和辨形;觀鳥還要善于選擇時機和地點;觀鳥更要熟悉鳥的習性。當然,觀鳥最需要的是———一顆愛鳥之心。
東寨港,一個完美的、飛翔著的鳥類天堂。
4月13日,海南日報記者站在東寨港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塔市保護站小樓的樓頂平臺眺望,一側是茫茫海水,一側是綠樹掩映的村莊,中間隔著蜿蜒曲折的紅樹林帶。不時有飛鳥掠起,優(yōu)美的身姿在天空留下一絲絲剪影。
其間,在海灘邊、蝦塘側、樹林旁,不時可以看到身著藍色、黃色統(tǒng)一服裝的身影,四五成群,不時地尋覓鳥類的蹤跡。他們就是這次參加海南省首屆東寨港觀鳥大賽的各路“鳥人”。
為期一天的此次大賽,吸引了全省9支“鳥人”隊伍參賽,共觀測到78種鳥類,取得了東寨港同時期最好的觀測成績。這次成功的賽事,也收獲了更多的社會效益:新人參與、擴大影響、生態(tài)效果……
“鳥人”和“鳥隊”
4月13日的??跂|寨港,聚集了有史以來最多的“鳥人”。
漫步水中的大小白鷺、游弋淺灣的鴨群,穿梭泥灘的鸻鷸類鳥,站立在水鳥背上的牛背鷺,隱沒草叢的灰雁,空中巡視的猛禽,為春夏之交的東寨港演繹了一幕幕和諧的風情畫。但它們都逃脫不了被“捕捉”的命運,捕捉它們的“兇器”就是“鳥人”的眼睛、望遠鏡和相機。
不時可以看到拿著各式武器———望遠鏡、相機、記錄冊、鳥書的參賽者,騎著自行車穿梭在紅樹林旁。時不時還停下來,仔細在天上、樹上、草地上尋找一遍,拿著各種設備鼓搗一番,湊在一起商量一陣,最終下筆記下又一種鳥類的收獲。
這些參賽隊都有一個好聽的鳥類名字:三趾翠鳥隊、戴勝隊、鵲鷂隊、黑卷尾隊、游隼隊、伯勞隊、太陽鳥隊、翡翠隊和黑翅鳶隊。
“我們所有的參賽隊伍都以所在地或機構名稱加鳥類的名稱為隊名。”此次賽事的負責人、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海南保育主任盧剛說,這是為了凸顯賽事的特點,例如鸚哥嶺三趾翠鳥隊、??诤诔狲S隊、海大綠島戴勝隊等。
“必須記錄目擊或者聽到鳥類的時間和地點。”海南著名“老鳥”、鸚哥嶺保護區(qū)的李飛說,觀鳥比賽是在指定的地點和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以觀察記錄到鳥的種類多少來確定優(yōu)勝者的一種比賽。
本次參賽的隊伍,基本上都是4人一個隊,隊中有位“老鳥”,作為領隊來認定鑒別鳥種。比賽中一般有兩人或兩人以上確認鳥種即可記錄,從聲音鑒別也是可以的。比賽中要填寫記錄冊,包括觀鳥隊的人員信息、記錄鳥種及數(shù)量、觀察地點。
“海南還是首次,但是國內(nèi)有些地方已經(jīng)組織過很多屆了。”李飛說,目前國內(nèi)比較著名觀鳥比賽包括在米埔自然保護區(qū)舉行的香港觀鳥比賽,在湖南岳陽舉行的洞庭湖觀鳥比賽,在河北舉行的北戴河觀鳥賽和在野鴨湖舉行的北京高校觀鳥比賽等。
聽聲辨形是基本功
“對鳥類聽聲辨形是基本功。”海南省林科所動物研究室主任李仕寧說。
辨別鳥主要根據(jù)七個方面。首先是身體大小、羽毛顏色和輪廓,其次是嘴的形狀和顏色,三是鳥的翅膀、尾巴的形狀和顏色,四是腿的長短和顏色;還要根據(jù)飛翔與停落時的姿態(tài)、根據(jù)鳴聲和出現(xiàn)環(huán)境、地點與時間來識別。
海南日報記者曾經(jīng)參加過盧剛在賽前舉行的一次培訓活動。他說,有些鳥類叫聲很特別。
例如,中華鷓鴣的叫聲是五連聲,聽起來像在說:“忘不了哥哥”;而鷹鵑的叫聲是一長兩短,聽起來像說“辛———苦了”;四聲杜鵑的叫聲是四連聲,又由于其啼叫的時間與農(nóng)作季節(jié)有關聯(lián)性,因此被附會成“割麥插禾”;等等。
“不同的鳥,有自己不同的叫聲,這是辨識鳥類的重要途徑。”盧剛說。
看羽毛顏色也是很重要的基本功。
“看鳥除了整體顏色外,還要在短時間內(nèi)看清頭、背、尾、胸等主要部位。”盧剛說,必須抓住鳥羽的一兩個顯要特征,如頭頂、眉紋、眼圈、翅斑、腰羽及尾段等處的鮮艷或異樣色彩。
例如,幾乎全部是黑色的就有家燕、八哥、烏鴉、黑卷尾、黑水雞、鸕鶿等多種,黑白相嵌的又有白鹡鸰、鵲鴝、喜鵲、鳳頭潛鴨、反嘴鷸等幾種,幾全為白色又有天鵝、白鷺、海鷗等……
值得注意的是,鳥類為適應氣溫變化,一年當中還要換兩次羽毛,不少水鳥的冬羽、夏羽、繁殖羽、亞成體羽都有差異。而形態(tài)各異的不同亞種,還有白化或黑化、羽毛污染、磨損、換羽等等令人眼花繚亂的影響因素,擾亂“鳥人”的視線。
這么多鳥類有著五顏六色的羽毛特征,這就需要“鳥人”們對其諳熟于心。因為觀鳥比賽是限時的,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準確辨認出更多的鳥類來,誰就有可能是最后的贏家。
為了防止誤認和作弊,賽事還有一個專門設置的“鳥人”答辯環(huán)節(jié)。由盧剛、李仕寧、李飛以及海師大教授梁偉、東寨港保護區(qū)副局長李華亮等五位海南頂級“鳥人”組成的評委組,對所有的鳥類進行仔細的辨認和詳細的詢問,剔除了其中的多種不能確認的鳥類。
選時擇地妙處大
影響觀鳥成績的不僅有辨別鳥類本身技巧的因素,選擇時間地點的影響也不小。
在組委會發(fā)的賽事手冊上,專門附上了一張潮汐表和一張東寨港地圖。
地圖的作用大家都清楚,可以按圖索驥,尋找最好的觀測地點和路徑。
“我們觀水鳥最好的點主要有兩個地方。”據(jù)東寨港保護區(qū)管理局局長郭建介紹,這兩個點分別位于塔市保護站駐地附近和下塘村濕地。但是,同樣是觀水鳥,為什么一個在海邊的紅樹林和灘涂上,一個在陸地的濕地上呢?
這就涉及到了那張潮汐表。
從這張潮汐曲線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東寨港的最低潮位出現(xiàn)在6:00,最高潮位出現(xiàn)在13:00。
“高潮位時,水鳥無法在灘涂上覓食,在樹上棲息的鳥類也不多,因此大多數(shù)轉(zhuǎn)到陸地上的淺水沼澤或者蝦塘區(qū)域。”盧剛說,下塘村濕地是東寨港最大的陸地沼澤,因此成為高潮位時水鳥最好的落腳和覓食地點。
由于是第一次比賽,為了降低比賽難度,此次比賽的進行時間選擇在了8:30到15:00,而此時基本上都是高潮位,因為在紅樹林灘涂上基本上看不到多少鳥類,而塔市保護站附近的蝦塘和下塘村濕地就成為觀水鳥的最好地點。
“這次參賽的都是贏家。”海南省環(huán)境教育協(xié)會副秘書長熊德君說,雖然由于獎項有限,有些參賽隊沒能獲得獎項,但是大家都從首屆比賽中獲得了諸多收益,增長了觀鳥知識、交到了新朋友、也擴大了海南觀鳥的影響力,“通過這次比賽,進一步喚起了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我也看到了新一代環(huán)保愛好者在成長。這次比賽是成功的。”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