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崛(海南)
儋州中和古城,小吃繁多,風味別致。
古城的小吃有米爛仔、鍋頭田、不老餿、丫饃等幾十種,這是平日見到的,還有在不同的節(jié)日有不同的小吃,如糖糕饃、干糕、艾饃之類。古城人講的是軍話,因此,古城小吃名稱大多是軍話諧音。
小時,在學校大門旁,有一個專賣“鍋頭田”的阿婆,她做的“鍋頭田”很好吃,五分錢一碗。每天早上我們上學時,都到她那里吃一碗,當為早餐。阿婆很偏心,舀給我們的份量總是比大人們多,放的蒜頭油也多。“鍋頭田”制作方法很簡單。首先把米磨成漿,用鍋煮沸豬牛肉之類的湯,然后用瓢沿著鍋邊把米漿倒下,鍋邊米漿受熱凝固,便用鍋鏟將其鏟入鍋里,這樣便成了“鍋頭田”了。
“米爛仔”做法與“鍋頭田”有點相似,也是用米磨成漿后,用漏斗漏進沸騰的水中,頓時,便成了一條條白嫩的米線,再撈起放進涼水,然后撈起疊放在竹籃里,這就是“米爛仔”了。吃時,用手從竹籃抓起一把放在碗里,再放入配料,配料有牛肉絲、豬肉絲,也有蝦米,等等,舀入一勺炸蒜頭油,撈拌均勻,味道好極了。
“不老餿”便存耐放,手抓起就能吃,非常方便,吃起來淡淡甜酸,還帶些米的芳香,很開胃。小時候,三分錢一塊,有時,我們買兩三塊放在書包里,餓了便拿出來吃。聽大人們說,“不老餿”的做法是把米打成粉后,放水放糖和勻,不稀也不稠,然后發(fā)酵一夜,再捏成扁圓團塊,放到鍋里蒸熟便成。
在古城,大年蒸糖糕,小年煮湯圓,“三月三”捏艾饃,端午包粽子,中秋壓干糕等等,已成慣例。
大年一過,人們還陶醉在拜大年吃糖糕、鬧元宵吃湯圓之時,田里的艾葉便漸漸地青了起來,到了三月初三前后,古城的女人們就來到田野,采摘嫩綠的艾葉,帶回家做田艾饃。
我母親也是做艾饃的能手。母親把摘回的田艾葉洗干凈后,放入鍋里煮熟,接著撈出放入碓臼舂爛,再把準備好的糯米粉放入和勻成稠,加入少許花生油,然后捏成一個個雞蛋狀般大小,放入鍋里再蒸,熟后取出,熱呼呼的,綠油油的,香噴噴的,很誘人。吃時,蘸著紅糖,又甜又爽口。每次我都爭著替母親捏田艾饃,蒸時又主動向灶里添柴旺火,目的是讓艾饃快點熟。
在古城,還有兩道小吃也特別獨特,能當零吃也能做下酒菜,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總少不了它們,那就是“小炒”和“大炒”。“小炒”也叫肉絲炒楊桃,做法是把酸楊桃切成絲狀,用糖或者鹽腌制數(shù)小時。然后再把豬肉切成絲狀,起一熱鍋放油、加蒜末,用猛火先炒肉絲,然后按順序放入腌制好的酸楊桃、紅蘿卜、蔥白及調(diào)料。“大炒”其實就是荷包豆炒魷魚,做的工序是先將荷包豆放在開水中煮過,使其變軟。食材以荷包豆和魷魚為主,然后再放入油鍋內(nèi),與新鮮的魷魚、臘腸、蝦餅、蒜梗翻炒,起鍋后再舀進幾湯匙香脆的油炸花生即可。至今,提起這兩道菜,唾液總是在口腔里打轉(zhuǎn)。
古城的小吃很多,離開古城久了,有些也說不上名來,憑記憶就想起這么多了。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