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隆僑鄉(xiāng)國家級森林公園里鳳凰山上保護完好的天然次生林。
1億多年前形成的捕擄體,表面密布斜紋,極似木材中纖維管束,十分奇特。
千年古樹形成的板根比人還要高。 本版照片均由本報記者 王凱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蔡倩 杜穎 特約記者 陳循靜
提到去熱帶雨林探險,很多人腦中就會蹦出萬里之遙的亞馬遜,然后立刻捂緊錢包緊張兮兮地說路途遠、花錢多、不安全……其實在海南興隆僑鄉(xiāng)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就有一片國內(nèi)保存最為完好的低地熱帶雨林原始林,風景絕美。
論動物,獼猴、蟒蛇、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鷓鴣,這里的動物在其他環(huán)境中很難見到;論植物,海南蘇鐵、坡壘、青皮樹、百年橄欖品種豐富,別處少有能與其媲美。也許你會以為此地人跡罕至、荒無人煙,需要跟隨探險考察隊進入,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從興隆充滿人情味的繁華地段進入這一林區(qū),不過十數(shù)公里的距離,來此旅游探險,十分便捷。
一個雨后初霽的日子,我們一行人來到這片秘境中,開始探尋原始的氣息!
有山皆翠:
原始熱帶雨林的蔥蘢
青皮的老綠、母生的翠綠、油楠的嫩綠、重陽樹的青綠,來自千百年前的綠意入眼醉人。進入興隆僑鄉(xiāng)國家級森林公園,觸目是欲滴的青翠,撲鼻是如洗的清新空氣,入耳是清亮的鳥啼。
公園包括鳳凰山和熱帶花園兩個景區(qū),鳳凰山景區(qū)內(nèi)有原生態(tài)雨林種類3000種之多,還有種類豐富的熱帶植被和珍貴的樹種、野生藥材及經(jīng)濟林木等,被香港嘉道理農(nóng)場專家稱為“中國低海拔森林保護最好的熱帶原始生態(tài)林”。
沿山而上,林內(nèi)陰晦昏暗,透出神秘而深邃的氣息,形態(tài)各異的古老樹種遮天蔽日。林間小徑并不難走,地面鋪著層層枯枝腐葉,潮濕松軟猶如地毯;虬結(jié)的樹根盤踞路面,堅實有力地托起游人的腳步,是最好的天然階梯。
興隆華僑農(nóng)場原副場長蔡德光曾帶領(lǐng)著鳳凰山護林員在山上踏出了一條巡山路,他對沿途樹木了若指掌。
樹齡500年的野荔枝樹依然繁茂如昔,每年五六月都如約掛出累累的甜蜜果實;在當?shù)乇环Q為“加卜樹”的蝴蝶樹,葉子形如振翅欲飛的蝴蝶;國家三級保護植物粘木是盜伐者重點盜伐對象,而一株立在路邊的粘木已存活數(shù)百年,只因樹干中空而僥幸存留至今;木材用以做火柴梗的黃桐木也分布在這里,古藤纏身,自然而原始。木材百年不腐的小葉胭脂樹、樹皮青灰的青皮樹、樹干形如啤酒瓶的黃果樹……百年大樹在這里比比皆是,每一條根須、每一塊印記、每一根藤蔓,似乎都能說出一段故事。
有木皆趣:絞殺樹與板根
“這是鳳凰山上的一尊大肚佛!”蔡德光笑嘻嘻拍著一株粗壯的榕樹。這株榕樹的樹根肆意散開,無意中纏住一塊圓石,便親昵地把它擁進懷中,這一摟便是上百年。圓石被密密地纏進榕樹的樹干之中,青苔把石頭與榕樹覆上同樣的青綠色,遠遠看去,這棵樹挺胸凸肚,神氣非常,活似一尊彌勒佛。
“榕樹不僅僅會纏石頭,還會纏住其他樹木,是出了名的‘森林殺手’。”在蔡德光的指引下,我們看到了在這片原始雨林中上演著的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殺戮”。
乍看,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兩株樹相依相偎,親密無間,不是情侶,勝似情侶,不是母子,勝似母子;細看,被纏住的枝干正逐漸萎黃枯死,看似柔弱的榕樹,千萬根枝條旁逸斜出、絲絲纏繞卻冷酷無情,直至將大樹活活纏死。被纏死的母樹黯然枯萎、腐爛,直至完全風化消失,只留下榕樹根須憑空編織交錯,如一間寂寞空洞的牢籠。
這就是熱帶雨林中的植物絞殺現(xiàn)象,靠絞殺死自己先前的依附對象而獨立或半獨立生長起來的樹便叫做絞殺樹。
原始雨林中有生存競爭的冷酷,也有著努力適應環(huán)境的頑強。
“這棵杏葉柯也算得上鳳凰山的鎮(zhèn)山寶之一。”蔡德光站在一株千年杏葉柯下,舉手輕撫樹木底部伸展出來木板狀的根,這幾條根須突兀地立在林間,宛如一堵堵隆起的木墻。遠看時,卻像是這株樹穿上了一條百褶裙,條條板根是它輕輕飄搖的裙裾,逶迤拖地。
板根是喬木的側(cè)根外向異常次生生長所形成,是高大喬木的一種附加的支撐結(jié)構(gòu),通常輻射生出,以3—5條為多,并以最為負重的一側(cè)發(fā)達,在土壤淺薄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雨林中多雨水,在數(shù)千萬年的進化之路上,一些植物因無法抵御洪水而滅絕,可擁有板狀根的植物卻因有了這寬大的“腳掌”而屹立至今。這片雨林中常見的杏葉柯、蝴蝶樹、黃桐木、山蘋果都是這類植物。
有石皆奇:
上億年前捕擄體
“看看這塊石頭,像不像一塊巨大的木材被砍倒在這里?”蔡德光站在巖群前,身側(cè)散落的塊塊巨石有著刀劈斧砍般整齊利落的輪廓,帶著一層層類似木質(zhì)的紋理,石上布滿樹洞似的小孔,似乎再走近一步就能聞到木材腐朽的氣息。
鳳凰山上山巒疊嶂,怪石林立,多處分布著奇形怪狀的花崗巖石洞,并集中分布有十余塊1億多年前形成的捕擄體,表面密布斜紋,內(nèi)部眾多中空洞交織盤錯,極似木材中纖維管束,十分奇特。
蔡德光身側(cè)的巖群,便是1億年前地球深處的來客———地層捕擄體。在1億年左右,由于地質(zhì)構(gòu)造運動影響,巖漿從地殼深部上升至地殼表層,在這個過程中,將地殼表層的形成于約3億―5.5億年前的地層包裹入內(nèi),即形成地層捕擄體,同時由于巖漿的高溫烘烤和與巖漿的化學反應,產(chǎn)生了熱接觸變質(zhì)和接觸交代變質(zhì)。巖石上狀似刀劈的“層”為保留下來的地層沉積層理,而管狀的孔洞為捕擄體中的碳酸鹽礦物被水溶蝕所致。
與這上億年前的巖石對視,只有感嘆自然造化之神奇,滄海桑田的變遷。正如蔡德光所說:“對視著這1億年前的物體,跟過去對話,就是一件非常奇妙的體驗。”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