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山看景看演出賞風賞情賞文化
一進檳榔谷游客忙點贊
2014新春·美麗海南文化之旅
游客在檳榔谷景區(qū)觀看黎族阿婆織黎錦。本報記者武威通訊員馬睿嫻攝
- 本報記者 黃媛艷
“媽媽,這些奶奶為什么要在身上畫畫呢?”“那個樹上綠色的小果果是什么?”“那個叔叔為什么能用樹葉吹出聲音”……
今天,來自青海的游客包麗娜和家人一同來到檳榔谷游覽,一路上,5歲兒子翔翔的“十萬個為什么”,讓她覺得新奇又震撼。
偶然間在央視上看到了檳榔谷的介紹,包麗娜動心了。“海南還有如此豐富的特色文化,船型屋、黎錦、苗繡、紋身、大力神很有特點,我們當即決定今年全家來海南過年。”包麗娜說。
順著新建好的景區(qū)大門,跟隨著翔翔蹦蹦蹦跳跳的腳步,包麗娜開啟了獨特的民族文化之旅。一排排的檳榔樹,掛滿果實的菠蘿蜜樹,高大挺拔的椰子樹,沿途特色的熱帶樹種,都讓包麗娜忍不住掏出相機拍照留念。
突然,翔翔安靜下來,讓包麗娜覺得似乎有什么事發(fā)生了。
原來,在景區(qū)的一座船型屋內(nèi),一位居住于此的黎族阿婆蘇英麗正在織錦,吸引了小家伙的注意力。他蹲在蘇英麗身旁,靜靜地看著,不時用小手摸摸已經(jīng)織好的部分黎錦。翔翔的好奇心當然被蘇英麗察覺,她隨即向小家伙豎起大拇指,問候了一句“布隆”(你好)。
走出煙熏繚繞的船型屋,包麗娜一家子在導游的引領(lǐng)下,先后走訪了黎族陶藝館、文身館、屋群、牛文化館、竹藤工藝編織坊、百年谷倉群等展覽館。
“旅游就是要走得遠,看得多。在這里,黎族、苗族文化的多樣呈現(xiàn),這種觀賞帶來的不僅有視覺的沖擊,更有心靈的碰撞。也許,離開海南后,我會忘了這里的綠水青山,但一定將此處的特色文化刻在腦海里。因為,這是海南獨有的。”作為一名旅游達人,包麗娜走訪過許多旅游城市,看著臺上《檳榔·古韻》的原生態(tài)演出,結(jié)合一路上所見所聞的黎苗文化及風土人情,包麗娜不忘點“贊”。
看山看景看演出也許覺得還不太盡興,許多游客會做出選擇像孫文章一樣的游覽選擇———爬檳榔谷后山,逛苗族狩獵文化區(qū)。
“從入園開始,我們感受更多的是黎族文化,苗族文化呈現(xiàn)較少。”來自成都的游客孫文章說。作為新開發(fā)的游覽區(qū),苗族狩獵文化區(qū)致力于彌補游客的這一缺憾。
剛一抵達文化區(qū)門口,四周鳥語花香,流泉疊瀑,生機盎然的自然風景,頓時將孫文章吸引。接下來,與苗族同胞一起跳起好客的迎賓舞,接受苗族的點痣祝福,孫文章樂在其中。
“看不夠,印象深。民族文化是海南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真正能融進游客的心中。”一番游覽和體驗后,孫文章仿佛有些樂不思蜀,干脆席地而坐,聽著苗族小伙哼著小曲?!?本報保城1月31日電)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wù)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