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吃蘿卜夏吃姜”,中國人很早就掌握了春夏秋冬四季對應人體內陰陽氣血的變化規(guī)律,并通過食物來平衡。
臨高有很多風味小吃,也遵循著這種規(guī)律,比如春打堿水粑,夏磨艾葉糕,秋圍火爐炸菜餅,冬壘土堆燒“砸爐”,通過這些小吃理氣血、驅疾病,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味道獨特的小吃,沿襲古老的工藝代代傳承,在街巷之間飄香,古風野趣久久難忘。
芝麻卷糕
春 打堿水粑
清爽香四溢
在臨高,堿水粑是一種大眾食品,尤其是天氣漸熱時,這種食品非常受歡迎。
過了農歷三月三,海南的溫度逐漸上升,為了抵御炎熱的天氣,臨高人開始做堿水粑。
堿水粑工序很復雜,要制作必須提前一個月開始準備原材料。
首先得將金銀花、苦瓜藤葉、香蕉芯等具有清熱解毒的植物采集回家,放在屋頂上曬干,由于用量大,這些植物需要分批采集,分批晾曬。
待全部植物曬干到可燃時,找一平整地面,把干草葉集中燒成草木灰。
用細紗布包住草木灰,放在木桶里一遍一遍過濾,過濾出一桶干凈的堿水汁備用。
把當地的糯米用水浸泡,然后磨成漿,加入堿水汁,然后沉淀凝固,大火籠蒸,蒸熟后放涼就可以食用了。
吃堿水粑之前,先用小刀把整塊的堿水粑切成條狀,一條條桔黃的堿水粑色澤自然,糯而不黏。
臨高人吃堿水粑會放一點紅糖漿,挑一條入口,涼涼的、甜甜的,無比爽口,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家中有患肝炎、胃病等之類疾病的成員,在做堿水粑也會加一些相對應的中藥材,達到食藥兩不誤。
堿水粑起源于何時,如今沒有確切的記載,相傳與春秋時的伍子胥有關。
傳說伍子胥為逃避楚王迫害,在昭關一夜急白須發(fā),混出關隘,饑不擇食,誤食了寒婆墳前的堿水粑,由此發(fā)現堿水做粑,容易保存,堿香四溢。
后人又經過口口相傳,經過改良,在地域不同逐漸形成不同味道和功用的堿水粑。
[page]
艾草糕
夏 磨艾草糕
艾汁逐濕寒
快到端午時,海南的天氣逐漸濕熱,為了祛濕寒,臨高人開始制作艾草糕。
艾草糕制作過程并不麻煩,將艾草汁融入糯米粉當中一起搓揉成面團,然后抓一團面揉圓后,在中間挖開個洞,裝入芝麻花生冬瓜糖餡。
輕輕包好后,再揉搓一下成圓形狀,蒸籠里墊上柚子葉,把做好的艾糍粑外表抹上一層花生油,然后輕置于柚子葉上,置爐上旺火蒸20分鐘即可。
艾草糕皮薄餡多,味道香甜,外形像湯圓,但味道比湯圓好,爽口不黏牙。
艾草糕制作簡單,但藥用價值高。據《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在臨高,很多女孩子痛經時,通過吃艾草糕緩解疼痛;艾草糕還可以祛濕寒,防止感冒。
[page]
蝦米韭菜餅
秋 炸韭菜餅
玉餅添溫補
臨高韭菜餅是一款大家非常喜歡的小吃,無論你來自南方或者北方,總是會被這種香氣撲鼻的韭菜餅吸引。
特別是秋末,天氣漸漸轉涼,臨高的大街小巷就會出現一個個小爐,爐上油鍋翻滾,一塊塊韭菜餅新鮮出鍋,香味四散開來。
食客們順著香味一個個走過來,圍爐而坐,
邊取暖說笑,邊等待美味。
韭菜餅的作法稍微復雜,先把韭菜洗凈切碎,把切好的韭菜和面粉、水一起攪拌,攪均勻了,再加上食鹽、味精重攪;至糊狀,不能太稀,否則很難成形。
接著把韭菜糊放進一個個特制的圓形模具里,連同模具一起放入油鍋里煎炸,注意上料時不能盛太厚,否則炸的時候很難炸至香脆,快熟時再在餅上放點鮮蝦或肉末,炸至韭菜呈墨綠狀即可。
吃韭菜餅最好配點醬料,醬料用米醋、蒜末、海南辣椒醬、白糖配制,吃前蘸一下,香脆甜酸,讓人越吃越想吃。
據介紹,秋天吃韭菜餅可溫補身體,韭菜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澀、補腎助陽、固精等功效。
[page]
臨高“砸爐”,以泥土燜熟美食。
灰水糯米糕
冬 壘“砸爐”
暖身心
在現代漢語中“砸爐”本是一個動詞,但在臨高方言中“砸爐”卻是一個名詞,指一種食材用泥土燜熟的美食。
冬天,臨高的天氣逐漸變涼,人們就三五邀約,到農家樂里吃“砸爐”。“砸爐”的品種豐富,雞、豬蹄、魚蝦、貝類、地瓜、雞蛋都可做“砸爐”,并且味道與其他烹飪方法做出的味道迥然不同。
“砸爐”先要用土塊壘一個窯,在窯內燒火,直到土塊全部燒紅,然后迅速把土塊通過鐵錘砸碎備用。用錫紙包好腌制好的食物,在錫紙包上添加熱熱的泥土,直到全部被掩埋。同時根據食物的大小多少,決定放置泥土的厚度,譬如錫紙包里是雞,就需要更厚的泥土和更長的時間,如果是海白或魚蝦,就反之。
據介紹,“砸爐”食物用高溫密閉烹熟,營養(yǎng)不易流失,溫補效果好,冬天吃又不怕上火。
吃“砸爐”的趣味性也很強,特別是野外“砸爐”,朋友們各有分工,有的壘爐,有的撿柴,有的則準備食材。
壘成生火,炊煙升起,大家就開始盼著開爐,但由于食物是高溫間接燜熟,此時時間顯得格外漫長。
好不容易等到開爐了,大家人手一根木棍慢慢撥開泥土,像挖寶一樣挖出食物,此時香氣四溢,每個人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記者 王勇 蘇曉杰 宋國強 通訊員符啟承)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