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浦大橋夜景。海南日報特約記者 吳文生 攝
儋州洛基村的鷺鳥。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 攝
儋州光村雪茄基地。海南日報特約記者 吳文生 攝
儋州洋浦千年古鹽田。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 攝
儋州市中和鎮(zhèn)東坡書院。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 攝
精美的花梨木涼席。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 攝
儋州市濱海新區(qū)濱海大道。儋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儋州峨蔓風電場。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 攝
海南(儋州)國際馬拉松賽。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 攝
儋耳山的太陽冉冉升起,北部灣的波濤澎湃依舊。
海南儋州的美景,讓人神往。鷺鷥天堂、松濤水庫、千年古鹽田……構筑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然而,當我們隨著攝影記者的鏡頭去度量時空,定格的是日新月異的風景、生生不息的干勁、永不褪色的憧憬。
洋浦大橋,為洋浦與儋州兩地奏響“雙城計”;建于“黃金地段”的保障房,與民共享發(fā)展成果;“鐵匠村”里傳來的“叮叮當當”聲里,傳唱著村民們的致富經……
風景這邊獨好。
儋州“一橋兩路”又添壯麗景觀。“一橋”,指的是洋浦大橋,將洋浦與白馬井鎮(zhèn)連成一體。“兩路”,一條路是儋州濱海新區(qū)濱海大道,南北貫穿新區(qū)3個組團,與白馬井—洋浦大橋連接;另一條是中興大街西延線,使那大城區(qū)新增面積20%。“一橋兩路”既壯大“雙城”的架構,又承載和催生更多的風景。
干勁持續(xù)給力。入夏的儋州,火熱的不僅僅是如日中天,而是人們滾燙的激情與干勁。余熱發(fā)電項目工地的汗水,一季度就已結晶出100%的投資率;儋陽樓項目更上一層樓,現(xiàn)已躍過六成的投資率;建于“黃金地段”的保障房,與民共享發(fā)展成果的責任和擔當,凝聚著成千上萬顆熱乎乎的心。
憧憬漸成現(xiàn)實。“人人會打鐵、戶戶有高爐”的儋州北岸李村得名“鐵匠村”,在外界機械化生產背景下,到了1980年代不復昔日盛況。沒落中的這個村莊,期望過上好日子的村民們通過轉產手工藝,幾年來涌現(xiàn)出了一批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于是,紛至沓來的“取經者”,也憧憬著自己的村富起來。正如一首歌所詠唱的那樣,“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在“一村一品”的規(guī)劃與建設中,鮮活的現(xiàn)實正朝我們款款走來。
風物長宜放眼量。明天的儋州,風景更新、干勁更足、憧憬更美……(記者 易宗平)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