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格內廣場
什寒民居
■ 小米飛貓
什寒,村口有一棵上千年的大樹,人稱阿凡達,被村民們視作鎮(zhèn)山之樹。有火龍果攀附其上,每年仍結出果子,村民們偶爾會攀爬采摘,海拔最高的村莊的海拔最高的火龍果,是令人垂涎的。幾乎每位來什寒的人進村時都要做同一件事,就是先在這棵千年老樹下行注目禮,拍照存念,感受時光的流逝與沉淀,讓自己也成為某一個片段的主角,然后再沿著古樹旁的水泥小徑向村子走去。
什寒村落,被這條小徑連接著,小徑延伸向每一個規(guī)整的院落。白墻上畫著黎錦圖案的是黎家的屋子,屋頂兩側有仿制牛角的屋子里住著苗家的人們。小徑上,院落旁,不同的花兒依著不同的時節(jié)盛放,一如安靜的面容之下按捺得恰如其分的熱烈。
清晨,迷霧繚繞著村莊,露珠在小草、枝葉和花瓣上點綴出清澈的柔潤,什寒是嬌媚的。正午,陽光肆意灑下,融化迷霧,讓藍天之下的山與田野、竹林與荷塘以及這里的每一個人都顯出清晰的面容,此刻的什寒是鮮活的。夜晚,山谷的風像旋律多變的山歌,有蟲鳴的和音呼應,此起彼伏,卻不攪擾渴望安寧的心。夜晚,村子里的燈會早早熄滅,于是夜空變得很矮,星星也異常的矮,彷佛伸出手就能握住,或能摘下,攬星入懷。看慣了都市霓虹的眼睛會很貪婪于這樣的視覺撫慰,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迷失太久,會更渴望一個柔軟的懷抱,而夜晚的什寒是柔軟的。
晴天明媚,雨天嬌媚,什寒的四季都靜美。
在什寒的日子,我總會漫無目的地繞著這個山谷走,看它的每一個側面,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我遇見的人們。
村口的茶吧是我喜歡逗留的地方。茶吧有個小院子,樹下擺著古樸的實木桌椅,樹上有個喇叭,偶爾播放著《走村歌》、《愛勞動》這樣的黎族、苗族歌曲,很喜氣很應景。小院子里長著野生茶樹,摘下樹葉沸煮一番,就有了微苦還甘的一壺好茶。坐在樹蔭下慢慢品,或發(fā)呆或盯著不遠處的荷塘,賞荷葉讀花語,感知靜臥空谷遠離凡塵的愜意,這樣的時候,時間是靜止的,或者,時間連概念都不是,我們可以從容忽略。有時茶吧會有其他的游人來訪,素不相識的人們會友好地點頭示意,或寒暄一番。有一回,隔壁桌一群正在吃午飯的男人看見我們在吃黃皮,便派了代表前來詢問何處有賣,我們說是從山下帶來的,他們有些小失望,于是我們便送了一些讓他們解饞,然后茶吧的院子就熱鬧起來了,他們邀請我們一起用餐,大家一起談論院子里的竹筍可以采摘了,竹筍的料理方法是怎樣的,以及一些有的沒有的話題,恍惚間,我又重歷了那種久違的純真年代,男生女生郊游野餐的氛圍。
繞村而建的步行、騎行綠道也是我喜愛的領地。有人會租借一輛自行車,沿著綠道上坡下坡緩慢騎行,想省力的時候可以坐著電瓶車,同樣能檢閱這個山谷寧靜的美。沿途有稻田、玉米地、鐵皮石斛培育房,也有路邊小涼亭、隱匿于灌木中的小溪流,還有800歲的荔枝樹。我每回都會循著綠道來找秋千,那里是我的領地。在綠道的一個較為寬闊的區(qū)域,有幾棵老老的大樹,當地人在樹下鋪了水泥地板,在樹上掛了三個秋千,這里便有了一種小童話的調調。我喜歡在這里消磨更多的午后時光。坐在秋千上,閉上眼睛,輕輕搖,所有的節(jié)奏都由自己來掌控,不急不緩,像回到了搖籃。知了在樹上齊鳴,我以為是媽媽的搖籃曲,涼風吹過臉龐,我以為是奶奶扇動的蒲扇,最安心,是童年的時光。在成人的世界里游走了太久,很懷念那個心無塵染童真無邪的自己,在什寒,我又找到了那個久違的小孩童。
村莊的周圍,依山的小平地上,稻田也在四季的輪替中變換著色彩,從嫩綠到金黃,都在不經意間過渡著,每一次拜訪,舉目間,都有別樣的驚喜。稻田之上,橫貫而過的小棧道連接著村子和奔格內廣場。村子是安靜的,那里有白墻彩繪的屋子,有開滿三角梅或是桃花的院落,有嬉戲的孩童和狗狗,以及定格在最幸福的刻度上的小時光。廣場是這個村子里最開闊的地方,圓而通的設計,凝聚著強大的氣場,圖騰柱矗立著,博大而凝重。那清晰的雕刻凝結著這里的族人對始祖的敬畏與贊美,也凝結著神秘的力量,驅邪逐魔,護佑一方水土。奔格內廣場是什寒村民農閑時吟歌起舞的地方,也是每年三月三節(jié)慶中最盛大的黎族苗族婚慶民俗活動的展示場所。每逢此時,廣場上總會一絲不茍地重現、演繹著歡樂的迎親嫁娶的戲碼,最原味的民歌在山谷間縈繞、回蕩,最熱情的舞蹈在藍天綠野間炫出不羈的節(jié)奏。山外的游客齊聚一堂,圍攏而坐,體驗一段神秘的民俗文化,感受一段美妙的嘉年華時光,開懷的笑聲此起彼伏,這樣一種不同文化相融、相敬、相惜的美好記憶,被許多人銘記。而到了每年六月,什寒的稻谷熟透的時節(jié),這個平日歡歌熱舞的廣場,就會變成承載豐收喜悅的谷場。金黃的稻谷鋪滿廣場,一旁的廊道里,苗家的女子三三兩兩坐在那里,聊著家常,織著苗繡,偶爾用耙子翻翻谷子。陽光明媚的日子,她們每天都會如此坐在這里,守護豐收的喜悅。如若天空轉陰了,她們就會迅速收起稻谷、裝袋,搬運回家,次日再繼續(xù)這樣的動作。日子就是這樣平淡地過著,波瀾不驚,但很安心。
我曾在路邊看見一片收割后的稻田,有一位戴著紅色大布帽的老人正在用鐮刀仔細地割下殘存的一些稻穗,灼烈的陽光下,她顯得異常矮小瘦弱,但認真而執(zhí)著的神情很有力量。我跨過路邊的灌溉溝,走到她身旁,蹲下,與她攀談,她停下手中的活,抬起頭,露出慈祥的笑臉。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刻痕里透著艱辛與清貧的痕跡,但并沒有改變她的美麗。她起初像個小女生一樣靦腆地笑著,應答我的問候,當我夸她好看好精神的時候,她就開懷大笑了。她說她已經78歲了,她說身體還好,每天都要勞動,幾十年來都沒有停過。她說今年什寒很熱很干旱,雨水異常少,只能收獲一季稻了,不過這一季的谷子很飽滿。她說她喜歡看見城里來的人們,喜歡看見城里的人們也喜歡什寒。她說,她也想知道城里是什么樣子。我告訴她城里有很多車很多人很擁擠,城里沒有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沒有輕輕吸一口就很甜的空氣,其實什寒比城里好,住在什寒會長壽。
我之所以迷戀,也許正是因為迷戀這樣的小時光吧。遠離過于功利的人群,遠離貪欲與紛爭,看淡雅的時光流過,看見那里有單純而美好的人們和自己,我會相信這個世界仍未淪陷。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