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味煎堆用心做。 趙優(yōu) 攝
■ 本報記者 趙優(yōu)
海南風味小吃很多,較為獨特的要算煎堆了,也就是許多地方稱為“珍袋”的美食。幾乎每個茶桌上都有的煎堆,是怎樣俘獲海南人的味蕾的呢?
唐人王梵志有詩贊曰:“貪他油煎追,愛若菠蘿蜜。”還有“煎堆轆轆,金銀滿屋”,即富有富足的意思。除了帶有餡料的煎堆外,另一種體積巨大的空心煎堆,也成為讓人眷戀的海南老味道。
煎堆的祈福
在海南,元宵節(jié)時敬神祈福,老人賀壽,或是建房上梁,孩子滿月招待客人,煎堆總是少不了的,久別家鄉(xiāng)的海外僑胞歸鄉(xiāng),也總忘不了嘗一嘗煎堆的美味。帶著兩只金燦燦的大煎堆到親朋好友家拜年,送去吉祥祝福,是鄉(xiāng)村過年最溫情的場景。而做煎堆的手藝人,生活中不免增添了許多喜氣。
在瓊海市長坡鎮(zhèn)煙塘村,王朝蓉阿婆制作煎堆的手藝遠近聞名。
“不管是孩子滿月、祭神祈福,還是女兒出嫁、新房起梁、新店開張,大家都喜歡放幾個煎堆來祈求吉祥平安,團團圓圓,黃金滿屋。”王朝蓉說,制作大珍袋的手藝一代只傳一人,傳承至今,她已是第三代傳人。逢年過節(jié)時,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訂單紛至沓來,王朝蓉總是記在自家的日歷上。做好的煎堆用碩大的紅色塑料袋裝起,一個個一排排,看起來喜氣極了。
用心的美味
70歲的王朝蓉熱情好客,臉上總是掛著笑,毫無保留地為我們展示制作煎堆的過程。
精細的糯米粉用水搓成粉團,放進翻滾的沸水中煮熟,這是第一步。“煮過之后更有韌性和延展性,煎堆才不容易裂開。”王朝蓉說,煮好的粉團與一定比例的糯米粉、白砂糖混合在一起,開始和面。在她看來,這就像小孩子玩泥巴一樣有趣,但在我們眼中,這是一個枯燥而費力的程序:米粉、糖和水充分融合后,需要不斷地揉勻、對折、壓實、翻捻,粉團越揉越光滑,直至成為一個薄厚均勻的餅。
“功夫就在這里。”王朝蓉說,在這過程中,必須保證白砂糖全部化開,不能有顆粒,否則炸起來煎堆容易漏氣。反復地揉捻能讓煎堆的外皮更加薄脆,而氣溫的冷熱也會影響粉團的軟硬程度,“最終的手感只能靠十幾年的經(jīng)驗。”
緊接著,王朝蓉把餅拎起來,靈巧地在邊緣處一邊捏一邊收口。這可不能心急,要在不斷收口的過程中依然保持它的薄厚均勻。慢慢地,一張餅變?yōu)榇鼱?,從袋口充進氣,白白胖胖的球的雛形出來了。
金黃的球袋
這時,就可以下油鍋了。
廚房里的灶臺旁,王朝蓉的二兒媳已經(jīng)用曬干了的椰子葉生好了火。一口大鍋足足一米寬,油溫太高,煎堆表面就會起泡,最終裂開,而油溫過低,煎堆則難以膨脹成型??刂坪糜湾伒臏囟?,把剛才好不容易團成的球袋放進鍋里,王朝蓉左手拿著長長的竹筷輕輕固定球袋并慢慢滾動,另一只手掂起長柄勺快速翻滾著球袋并均勻淋油。在持續(xù)不斷地翻滾和澆油過程中,在溫度和時間的作用下,球袋里的空氣升溫并逐漸膨脹,球袋慢慢變大、變得金黃……直至成為比排球還大的煎堆。“要及時吃的話,表皮酥脆,就不能炸太久,而要放久一點,就可以稍稍多炸一會兒。”王朝蓉對于火候的把握可謂爐火純青。
從揉面到炸制,每個步驟都非常關鍵,如果哪里沒做好,這次的煎堆就會失敗。王朝蓉說,正因為如此,她要求自己必須做好每一步。
時代在發(fā)展,人們對美食的需求越來越多,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對這些傳統(tǒng)美食的情愫。而代代傳承的手藝,使得海南傳統(tǒng)味道樸實卻不平凡。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