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味粿仔湯。本報記者 鄧鈺 攝
■ 本報記者 鄧鈺
傍晚時分,約三兩好友,走入定安縣定城鎮(zhèn)的老街區(qū),品上一碗粿仔湯,是一種極佳的消遣。對定安人而言,夏天,吃上一碗涼絲絲的冰鎮(zhèn)粿仔湯,冰爽宜人消暑解夏;冬季,品上一碗熱騰騰的粿仔湯,伴著紅糖姜湯的香味,可以驅(qū)散一天的寒意。
在定城鎮(zhèn)人民中路的一條小巷里,有一位賣了20多年粿仔湯的老阿婆,由于做的粿仔湯美味,食客和周邊的街坊都愛喊她“粿仔婆婆”。
在店門口,總能看到粿仔婆婆坐著捏粿仔的身影。她用右手抓起混雜著特制的米粉團,在左手中點幾下,然后雙掌合十,一搓一揉,一氣呵成,一顆兩頭尖尖中間圓的粿仔便已成型。
粿仔捏好,粿仔婆婆在滾燙的爐灶上支起一口小鍋,添上半鍋熬得極濃的生姜紅糖水。片刻,辛辣姜味飄出,添上小半鍋粿仔和枸杞、紅棗、桂圓等輔料熬煮片刻,再添上幾勺鮮榨椰奶,濃郁的香氣隨即彌漫在空氣中,粿仔透出晶亮瑩潤的光澤,一碗粿仔湯便可新鮮出爐。
“做粿仔湯,看著雖簡單,但不下功夫便沒了這味道?!奔@仔婆婆介紹,粿仔看起來個頭小,里面似乎并沒有什么“大乾坤”,但真要做好卻不容易,在調(diào)米粉、熬糖水、配佐料等工序上都得盡心盡力,煮好一碗粿仔湯的功夫不亞于煲好一盅老湯。
做粿仔的第一個步驟是泡米,在清水浸泡幾個小時后,米已經(jīng)充分吸收水份,粒粒飽滿,晶瑩剔透,下一步就是用碾米機將米打成粉末狀,越細口感越好。
“過去沒有碾米機,都用磨盤碾米。”粿仔婆婆回憶,在她小時候,家人做粿仔全靠人工動手,在石磨上一圈一圈研磨,推一推就要歇一歇,大磨慢悠,但是磨出來的米粉更柔更細,整個屋子都是濃濃的米香味。如今,用碾米機磨米粉效率高了不少,記憶中的磨米香卻總令人懷念。
磨好米粉后,便要開始調(diào)味,將米粉分別與蒸好的山藥泥、紫薯泥或雞屎藤粉分別拌勻,揉捏成面團,便可揉捏出不同口味的粿仔。準備好“干貨”后,接下來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熬姜糖水。姜糖水由生姜、老紅糖加水,經(jīng)過3至4個小時的文火慢燉而成。粿仔婆婆介紹,即使已經(jīng)熬出香味,熬煮姜糖水的爐火也不會熄滅,爐火不息,熬煮不止,街巷里滿是姜香。
準備工作完成,便可動手煮粿仔湯,粿仔婆婆喜歡在湯中加入新鮮的紅棗、桂圓和枸杞烹調(diào),她認為這些食材天然的清甜味能為糖水添甜、添香、增鮮,使其味道更富有層次感。此外,她還會根據(jù)食客的口味和要求,加入椰奶或酒糟等食材熬煮湯底,并添入雞蛋、湯圓和米糕等配料烹調(diào),粿仔湯就此演繹出多樣風味。
粿仔湯出爐,小嘗一口,濃濃的糖水下肚后一陣溫潤,Q彈的粿仔中不僅可以嘗出濃濃米香,還可品出山藥、紫薯等食材的天然香味。
每天傍晚,周邊的街坊都會三三兩兩來到粿仔婆婆的店里吃粿仔。不僅如此,不少離鄉(xiāng)工作的定安人會為尋找家鄉(xiāng)味道而光顧她的小店。這里面聞到的,不僅僅是傳統(tǒng)小吃的味道,還有人們對于家鄉(xiāng)的濃濃眷戀。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