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wǎng)、南國都市報記者 梁振文
“有人說,是我讓世人看見了黎錦雙面繡,事實卻是黎族雙面繡成就了我。我要讓更多人看到黎族雙面繡的美,讓這門傳統(tǒng)技藝不斷傳承下去。”2019年9月6日下午,代表黎錦雙面繡技藝傳承人的符秀英走出國門。在法國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她作為海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代表之一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就黎錦紡染織繡技藝進行了專題發(fā)言。
符秀英從小就跟家里老人學織錦,那時的她把織繡當作閑時的樂趣。如今,符秀英用纖手繡出了財富,繡出了精彩人生,更是把這一技藝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更多人,使其后繼有人,代代相傳。
?
符秀英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進行專題發(fā)言。白沙黎族自治縣委人才發(fā)展局供圖
學習雙面繡重拾生活信心
符秀英出生于白沙黎族自治縣,是土生土長的黎族人。7歲時就開始跟著家里的老人學織錦,上中學時便可以織一些簡單的裝飾布條。一開始,符秀英只是把織繡當作閑時的樂趣。直至2005年年底,當時已下崗的她又突遭厄運,相濡以沫的丈夫突然離世,留下她和兩個正在上學的女兒,如何養(yǎng)活孩子和自己成了最大的難題。
“你跟我一起學雙面繡吧!學了總會有出路混口飯吃!也把我們的技藝傳承下去?!痹谒顭o助的時候,是她的大姑符明蘭伸出了援手。而當時,年過八旬的符明蘭已是白沙遠近聞名的雙面繡高手,曾被邀請到海南省民族博物館授課。
2006年8月,她開始跟符明蘭學習黎族雙面繡針法。在符明蘭的悉心教導下,符秀英很快對雙面繡開始癡迷,早也繡,晚也繡,走到哪里繡到哪里,繡得不好便重繡,直到完成自己滿意的作品。有一次符秀英和姐妹到北京旅游散心的途中,她的一副正在收尾的雙面繡“大力神”,得到兩個美國在華留學生的贊賞,并給她帶來了1800元的收入。這讓她更看到了希望。
符秀英在進行雙面繡教學。白沙黎族自治縣委人才發(fā)展局供圖
沒過多久,符明蘭去世了?!耙欢ㄒ盐覀兊碾p面繡技藝傳承好實現(xiàn)大姑生前的愿望?!狈阌⑹冀K銘記大姑的教誨。為進一步提高雙面繡技藝,符秀英幾乎走遍了全縣黎族同胞居住的地區(qū),尋找當?shù)貢p面繡的老人,虛心向她們請教雙面繡的針法和圖案,以及傳統(tǒng)的紡織印染技術(shù)。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符秀英的作品日漸成熟,圖案不僅生動且色彩鮮明,廣受消費者的喜愛,銷量越來越大,一幅作品能賣8000元至1.5萬元不等??恐浑p巧手,符秀英的收入越來越高,不僅能供養(yǎng)兩個孩子上大學,還還清了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債務,一家人日子越過越好。
符秀英在進行雙面繡教學。白沙黎族自治縣委人才發(fā)展局供圖
傳授技藝助力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黎錦雙面繡是一條好路子。當前黎族純手工雙面繡的市場需求量很大,一幅完整的雙面繡按照普通工完成時間大約需要近兩個月,可以產(chǎn)生8000元的經(jīng)濟效益,相當于每月可以給姐妹們帶來4000元的經(jīng)濟收入。”當看到身邊有很多姐妹生活還不算富裕時,樂于助人的符秀英仿佛看到了當初拮據(jù)的自己。
于是,在白沙黎族自治縣委縣政府的組織和號召下,符秀英和縣里的黎錦老師開始下鄉(xiāng)開辦黎族紡染織繡技藝培訓班,積極帶動周邊農(nóng)村和下崗婦女學習黎錦技藝,帶領(lǐng)她們就業(yè)。同時,符秀英還成立了“白沙黎族雙面繡民間繡坊”和網(wǎng)絡微商平臺,免費為她們提供銷售平臺,助力大家脫貧致富。
符秀英雙面繡作品展示。白沙黎族自治縣委人才發(fā)展局供圖
阜龍鄉(xiāng)可任村的符小蘭是2014年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平時沒有任何技能的她也只是在家里帶孩子做家務。2013年,心靈手巧的符小蘭跟隨符秀英及縣里的幾位老師學習黎錦技藝。2016年底,憑借一雙巧手,符小蘭一家不僅蓋了新房,還摘掉了“窮帽”。如今,她的作品正通過符秀英的黎錦合作社以及農(nóng)村淘寶電商平臺外銷各地。
技藝傳承是終生的事業(yè)
“作為傳承人,我有責任把這門技藝傳下去?!比缃?,符秀英已經(jīng)把傳承黎錦技藝當成了自己一輩子的事業(yè)。她希望自己能把這門技藝傳下去,讓更多人學會雙面繡技藝。
為了不斷提升非遺傳承工作能力,她通過多年努力摸索鉆研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四個工藝,下鄉(xiāng)采集了60多種花紋圖案,同時先后在海口、東方、廣州、北京、蘇州等地參加非遺保護與傳承培訓、傳承人研修班等,足跡遍及全國各地,為黎族雙面繡的發(fā)展和傳承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作為白沙少年宮培訓中心優(yōu)秀教師,從2013年至今,在該縣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中,她分別在該縣第一小學、民族中學、縣少年宮以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等院校培訓學生累計1986人,80%以上的學生掌握了織繡技藝,有力傳播黎錦文化。
此外在白沙、保亭、五指山、東方等市縣培訓下崗工人、農(nóng)村婦女,累計培訓3879人,培養(yǎng)出1名省級黎錦傳承人、近20名縣級黎錦傳承人,幫助鄉(xiāng)親們創(chuàng)收致富實現(xiàn)脫貧。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