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據(jù)報道,來自民間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國際旅游島概念令海南成為各路資本向往的熱土,目前有超過4000億元的資金流向海南大肆圈地,其中包括從山西煤炭行業(yè)整合中退出的十萬浙商。
據(jù)報道,來自民間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國際旅游島概念令海南成為各路資本向往的熱土,目前有超過4000億元的資金流向海南大肆圈地,其中包括從山西煤炭行業(yè)整合中退出的十萬浙商。
值得一提的是,內地資金大規(guī)模進入海南后,投資目標都一致鎖定房地產行業(yè)。近期島內房價瘋狂飆升,每平米普遍上漲數(shù)千元左右,甚至不乏數(shù)小時提價千元的奇聞,其中一處名為鳳凰島的樓盤價格 (論壇 新聞)已經達到了7萬元/平方米。這樣的場景難免讓人回想起十幾年前海南建省之初的景象,而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給房地產所帶來的實質影響而言,其中所醞釀的泡沫風險可能要遠甚于當初。
1988年,海南建省的消息引發(fā)“百萬民眾下海南”的景觀,當?shù)胤績r也隨之達到癲狂。1992年,海南樓市泡沫破滅后,僅占全國人口6‰的海南,積壓的商品房竟占全國積壓總量的1/10。5000多家房產開發(fā)企業(yè),幸存者寥寥無幾,而上千萬平米的“爛尾樓”,更使得風光旖旎的熱帶海島滿目瘡痍。海南經濟也由此陷入了長達10年的沉寂期。細觀當年海南地產泡沫產生的根源,主要原因在于多數(shù)資金只是熱衷于短炒,多數(shù)買房者也只是投機性進入島內,并沒有長期扎根落戶的穩(wěn)定住房需求。以此邏輯觀察本輪海南樓市熱潮,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題材,在本質上就是要吸引“候鳥式”游客需求,對于當?shù)卦隽砍W∪丝诘奈ι踔烈h弱于當年的“海南建省”題材。
換句話說,如果“海南建省”只是吹起了龐大房產泡沫的話,那么本輪海南地價、房價惡炒的市場根基要更加脆弱,其中的市場風險更應該引起相關部門高度警惕。而海南省在1月15日宣布將暫停土地出讓,暫停審批新的土地開發(fā)項目,對投機者而言,惡炒海南樓市的政策制度風險也顯而易見。
市場投資風險固然需要警醒,而炒作房產的熱錢資金來源同樣需要深思。事實上,如果投機資金能夠從根源上被有效遏制,那么房地產投資泡沫也將隨之得到控制。根據(jù)海南省浙江商會統(tǒng)計,在海南國際旅游島獲批之前,就有十萬浙商進駐了海南,實際可投資運作的資金高達300多億元。而另有調查顯示,這些浙商資金很多是剛剛從山西煤炭行業(yè)整合中退出后,就直接選擇了投資海南地產行業(yè)。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浙江民間資本的保有規(guī)模日漸龐大,但是對于這些民間資本的合理高效運用,長期以來卻缺乏制度性的重大突破。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幾乎任何一次市場炒作都不乏浙江商人的身影。從去年下半年國內大蒜、辣椒價格的飆升,到阿聯(lián)酋迪拜房地產市場泡沫崩裂,龐大民間資本的身影充斥其中。其實,或許浙江民間資本能夠在炒作中賺錢,但巨大的市場與政策風險也始終圍繞其左右。山西省的煤礦整合就讓很多浙商鎩羽而歸。從國家宏觀角度看,規(guī)模龐大的民間游資四處尋覓投機炒作,同樣不利于宏觀經濟形勢的穩(wěn)定與物價平穩(wěn)運行。因此,浙商資本一次次地出擊與游走,正是在以其獨特的方式提醒監(jiān)管當局,必須真正優(yōu)化經濟運行體制,全面打開投資準入的政策門檻,讓民間資本找到自己的長期歸宿。
事實上,當下國內投資市場被清晰地劃分為兩個獨立的領域,一是對民間資本開放的競爭性領域,但是投資收益率已經因市場競爭激烈而獲利微??;二則是為國有資本所控制的行業(yè)領域,諸如電信、能源、金融服務、公共事業(yè)等,制度壟斷結果就是一個個所謂“最賺錢”國有巨頭的誕生,但是公眾卻無法享受其所帶來的福祉,而行業(yè)運行效率也廣受詬病。對于以浙江資本為代表的民營經濟而言,長期浸淫市場經濟所鑄就的強大競爭力,完全應該獲得進軍后者領域的公平機會。
可以想見的是,如果民間資本能夠介入這些壟斷領域,必然可以提升相關產業(yè)的總體實力,民眾福祉也將因競爭而得到大幅提高。遺憾的是,當前體制屬性的限制卻讓浙商始終被排斥于“玻璃門”之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浙江商人選擇長期在各種市場化領域進行“投機”,倒不如說是局限于體制痼疾的無奈之舉。而海南國際旅游島引發(fā)的房產泡沫,同樣不過是對這一現(xiàn)象的再度印證而已,對此理應引起監(jiān)管當局的正視。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