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快的竹竿舞———樂東大安鎮(zhèn)大炮村剪紙。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攝
黎家人過年時盡情飲酒。 海南日報記者 李英挺 攝
海南人做年·黎家
有人說,現(xiàn)在過年,年味越來越淡,過去那種忙忙碌碌,熱熱鬧鬧的情景再難找到,只有在回憶中再現(xiàn)。其實,不是年味離我們越來越遠,是我們離年味越來越遠。如果想聞到濃濃的年味,請你走進海南黎族的年。過年,黎族人稱為“年節(jié)”,黎語音“將”,是黎族一年之中重大的節(jié)日。
品年:山蘭酒和魚茶
透過冬日午后的陽光,我們乘車來到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上安鄉(xiāng)作芽村,村子位于五指山腳下。走進黎村,鼻子繞不開的,是那香甜醉人的山蘭酒。每年春節(jié)時,黎族人便用自己種的山蘭米釀制成山蘭酒,款待來家里做客的親朋好友。
主人王取榮一邊在招呼我們,一邊介紹:將蒸熟的山蘭米和碾碎的“球餅”混合放置在墊滿芭蕉葉的錐形竹筐中,上面也用芭蕉葉封蓋。三天后,朝下的竹筐尖部開始往筐下的陶罐里滴出漿水,這就是山蘭酒。山蘭酒根據(jù)存放的時間長短味道而不同,剛釀好的酒存放十天左右時是甜的,這時也是黎族人通常叫“biang”的酒。
酒好喝倒是次要的,如果在黎家過年,用傳統(tǒng)的飲酒方式喝山蘭酒那才是令人難忘的。黎家人飲酒不用酒杯,釀好的酒儲藏在酒壇中,飲時“以竹筒吸之”,竹筒較細,插入酒釀的下端用竹片編成五個部分,以防吸進酵母堵住管子。飲酒時,“席間置biang一埕,插小竹管兩支”,兩旁賓客輪流吸飲,頗有蘭亭“曲水流觴”之韻致。難怪古人用“竹竿一吸勝壺觴”來感嘆這種情趣。
黎家過年,不但要有酒,還要有茶,而黎家的茶,則指的是“魚茶”。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符策超說,黎族人有個習慣,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家人必喝自釀的山蘭糯米酒和自家腌制的“魚茶”,這是對傳統(tǒng)習俗的尊重,也是對祖制的延承。
“魚茶”,是黎家招待客人的主要菜肴,也是黎族人的風味食品。魚茶味酸甜而芳香,咬食時柔軟且稍韌,氣爽神清,五內透明。據(jù)當?shù)乩枳迦苏f他們世代食之,傳說是在很久以前的一次豐收慶宴后,為了不浪費吃剩的東西,便無意把米飯和生魚放在一壇子里蓋好,幾天后發(fā)現(xiàn)其味鮮美異常,“魚茶”因而流傳至今。
舞年:竹竿舞跳起來
黎家過年,酒是自己釀的,茶是自己做的,黎家的酒,黎家的茶,加上黎家的年飯,散發(fā)著濃濃的“山味”。五腳豬肉頗有些山豬的味道,牛肉是山上放養(yǎng)的小黃牛,菜是山里的野菜。魚茶、粽子、竹筒飯和酒糟長壽螺,是黎家過年常備的東西。而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春節(jié)到黎寨,好客的黎家人讓你酒足飯飽后,還會拉上你,跳上歡快的竹竿舞。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民間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8根長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開一合,隨著音樂鼓點的節(jié)奏,不斷地變換著圖案。參加舞蹈的青年男女,一邊跳舞一邊由小聲到大聲地喊著:“哎———喂、哎———喂”,大大增添了熱烈氣氛。
省民俗專家黃照安介紹說,跳竹竿,黎語為“轉涉”或“卡咯”,意即“跳柴”,原是黎族一種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古老祭祀方式?!疤瘛泵磕陱拈_春之日起,直到元宵,幾乎夜夜篝火通明,歡跳不息,熱烈氣氛充溢著山坡村寨。
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漸消失,它已成為一種既是文化娛樂又是體育健身的活動。過去那種只限“女打男跳”的風俗,如今也換之為“男女混合打跳”。跳竹竿已經成為黎族男女青年最喜愛的活動,他們借著跳竹竿活動,尋找“搭檔”,在碰碰撞撞中暗架“鵲橋”。
祈年:“插星”祈求平安
黎家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備好過年用的新服裝、新碗筷,備好春聯(lián)、紅福字,備好柴木、包糯米粽子和制作“魚茶”外,還有一項特別重要的儀式———大年三十,在門前貼上喜慶的春聯(lián)和掛上保護家人平安的“插星”。
“插星”,即用露兜葉(一種植物的葉子)和一種葉邊鋒利的野草,用打結的方法在谷倉、牛欄、雞圈等處都掛上,為的是保護稻谷、牛只、雞、禾苗等的魂魄,祈求來年豐收,人畜興旺。五指山市番八村村民王秀鳳告訴記者,老人們說這個“插星”儀式是辟邪又保平平安安的意思。
關于插星,史書上也有記載,宋《清波雜志》卷十二載:廣南黎峒“家有祀事,即以青葉標門禁往來”。這是史料中有關海南黎族社會“插星”習俗的明確記載。這里所講的“祀事”插星便是黎族群眾進行宗教活動后在家屋門上掛青樹葉以驅邪的插星方式,它有避邪與禁止生人入內的作用。但是,黎族社會中插星種類繁多,在宗教活動、生育、開山種地、水稻種植、收割、建筑、某物占有、煮酒、封村、警示等方面都會出現(xiàn)插星,是黎族人用來避邪保護平安的作用。
漸漸遠去的黎族年俗
過年是民俗文化最集中體現(xiàn)的時候,如今黎寨里過年,很多黎族的年俗很難體驗得到。生活在保亭的民俗專家黃誠生是一個地道的黎族人,從他的講述中,多多少少可以體味那些正在消逝的年俗。
黎族的春節(jié)是從除夕開始的。年三十早上,家家戶戶要把室內外打掃干凈,殺雞宰豬,裹糯米粽子。除夕夜,包括嫁出去的女兒在內的所有子女都要回到父母身邊,全家人圍坐一起吃團圓飯。是夜要祭祖,在家祖神的牌位前燃燈守歲,通宵達旦。以前沒有手表計時,就由村中族長在除夕傍晚時分,在菜地的瓜藤尾端作記號,夜里大家到瓜棚下看,發(fā)現(xiàn)瓜藤尾端超出原來的標記,即表示新的一年來到了。族長一聲令下,全村鞭炮齊鳴。
放完鞭炮,全家燒香祈福,拜南北財神,在天亮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牛欄豬舍送去年糕以及在谷倉、果樹等處掛上粽葉,以示在新的一年中,人畜平安、興旺。每家要派一人到村中的水井里挑一擔水,也就是“挑福水”,誰挑的早誰家有福氣,而現(xiàn)在家家戶戶有水龍頭了,這道程序就免了。
初二天剛蒙蒙亮,獨木皮鼓聲就咚咚咚地敲起來。穿著民族服裝的男女老少集中到村中谷場上,由族長主持慶祝新春儀式。之后,在雄渾激烈的鼓樂聲中,全村人翩翩起舞,盡情歡樂,這叫“跳年舞”,以迎新送舊,盼望新的一年中五谷豐登、人畜興旺。
初三是走親訪友的吉日,各個村寨喜氣洋洋,人來人往,互相祝賀新年。初四下午,各家各戶再大掃除,把過年積攢下來的垃圾裝在籮筐里,抬到村口的垃圾場。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就要開始了。
在黃誠生記憶里,以前過年最有意思的要算圍獵。大年初一,全村男子要集體上山圍獵,女子集體下河捕魚。打到獵物者可得獵物的前后腿肉各一份,剩下的腿肉分給獵狗的主人,其余的全村平均分配。圍獵一直要持續(xù)到大年初三,夜里燃燈不息。
不是年味離我們越來越遠,是我們離年味越來越遠。如果想聞到濃濃的年味,請走進海南黎族的年。過年,黎族稱“將”。
文海南日報記者 于偉慧
新春到喜洋洋,正月酒氣香香。家有美酒邀伴來坐,相聚一堂多歡暢,朋友快來把酒嘗。 ———哈方言“正月飲酒歌”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