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島四面楚歌的生靈:霸王嶺
天剛蒙蒙亮,海南省石祿鎮(zhèn)長途汽車站的廣場前已經有三五成群的水果商販挑著扁擔做生意。幾個賣檳榔的婦女,站在廣場上的固定攤位前,不慌不忙、動作嫻熟地把石灰放在樹葉上,再包上檳榔果,每人面前都堆放了百十個裹好的檳榔果。嚼檳榔是當地人的習慣,所以她們的生意總不會差到哪兒去。攤位四周的路面經過檳榔汁長年累月的浸漬,已經變成了黑紅色。車站里零星停著幾輛破舊的中巴,其中一輛車的前窗玻璃上用紅筆寫著“霸王”兩個字。司機斜靠在駕駛座上,翹著二郎腿,嚼著檳榔,偶爾摁摁喇叭招攬乘客。
海南霸王嶺潮濕的熱帶雨林里,晝伏夜出的刺經過喬裝打扮,模擬成樹枝的樣子混跡于林地幽暗的下層植被間。
“霸王”指的是霸王嶺保護區(qū),從長途車站出發(fā)只有不到20公里的路程。從上初中時起,我就知道有“霸王”這么個地方,而且它的每次出現幾乎都與海南黑冠長臂猿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直到五年前,我才知道在霸王嶺生活的珍稀物種遠不止海南黑冠長臂猿。那時候,我偶然接到了一個北京師范大學鳥類學研究生張瑜打來的電話,他興奮地告訴我,他在霸王嶺采集到了一種罕見的角螳標本,同時拍到了一種奇特的壁虎。他說,這種壁虎2001年才在霸王嶺首次發(fā)現,當時尚未命名,是壁虎科瞼虎屬中的一個新物種,后來被復旦大學的教授定名為霸王嶺瞼虎。像這樣的特有種和亞種,霸王嶺還有很多,比如大靈貓海南亞種、豹貓海南亞種等。 這一現象的成因與海南島的地理環(huán)境有很大關聯(lián)。遠古時期的一次地殼運動,使海南島與大陸分離,中間形成了瓊州海峽,由于島嶼效應的作用,島上的物種斷絕了與大陸間的基因交流,加之島嶼氣候和霸王嶺局部小環(huán)境的影響,生活在這里的生物在漫漫的進化過程中,獨立進化出了許多特有種和亞種。
每次坐上去霸王嶺的班車,我都幻想著能見到名錄上羅列過的物種,或者像張瑜那么幸運,用我的鏡頭斬獲某個新物種。但每次,我的幻想都落空了,即使這樣,我也沒有中斷一年一次的訪問。
“到霸王嶺旅游嗎?”
“不,是去找動物?!?/P>
“哇!呵呵……現在哪里還有動物給你找?!钡却嘬嚦霭l(fā)的間隙,一位坐在車子后排的海南男子跟我閑聊。他上了些年紀,黝黑的臉膛滿是皺紋,一件灰色的呢子外套罩在他單薄的身架上,顯得有些晃蕩。他是這里的伐木工人,他說,40年前林子里的動物還比較多。“那陣子,我們在白沙縣那邊開發(fā)原生林,每天都要用炸藥來炸樹林,老能看見一群一群的水鹿被嚇得到處跑。夜里進山,經常能看到一棵樹上趴著四五只飛貍(鼯鼠),都懶得打?!彼緳C在前面聽我們聊得帶勁,卻一直沒機會插上嘴,只在開車前冒出一句:“比起以前,現在霸王都要反過來念了!”
霸王嶺最早只是海南島的一片林場,經過歷史上的幾次大規(guī)??撤ヒ约叭丝谠龆鄬е碌母N面積擴大,天然雨林的面積急劇減少。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為保護海南長臂猿及其棲息地,成立了霸王嶺自然保護區(qū),才得以保存下這最后的74萬畝天然雨林。除未受干擾或極少受人為干擾的原生林外,這片天然雨林還包括了原生林被破壞后,天然恢復或自然萌生的次生林,亦稱天然次生林。雖然面積不大,物種數量較之前有大幅縮減,但區(qū)內仍分布著220科2213種植物,52種重點保護動物,仍是國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
這只貌似松鼠的動物名叫樹鼩,因為頭骨長得與某些猿猴類相似,曾被認為是長臂猿的近親。 為了給它準確分類,科學家們曾發(fā)生過不少爭議,直到為它單獨辟立科目——樹鼩目——才最終解決爭端。
保護區(qū)依傍在一個同樣名叫“霸王嶺”的小鎮(zhèn)上。鎮(zhèn)子很小,只有一條不足300米長的街道。隨便在街上一走就會碰到熟人,有當地的商販,也有來此考察的專家和學者。班車行進途中,司機總是走走停停,每經過一個村口都要停一會兒招呼人,不時有黎族年輕人鉆上來,不到20公里的路走了1個小時。公路兩邊是一片片規(guī)整的橡膠林,根本看不到雨林的影子。1998年,因為適宜長臂猿活動的棲息地面積太小,種群數量很難恢復,霸王嶺林業(yè)局開始大力植樹造林,增加森林覆蓋率。霸王嶺保護區(qū)核心區(qū)內,南叉河監(jiān)測站西北部的一片空地被用于樹種育苗,當樹苗長到一定程度后,由專人移植到天然林周圍,希望籍此達到人工輔助天然林更新的目的,并最終實現在若干年后擴大包含天然林在內的復合林面積的效果。但是人力不及天力,十年過去了,那片空地的周圍長滿了凄涼雜亂的荒草。整個霸王嶺地區(qū),天然雨林只剩下狹長的一小條,分布在霸王嶺最高峰斧頭嶺周圍。清晨,放眼看去,陽光投射在雨林頂梢,那里就是僅有的22只海南長臂猿最后的棲息地?,F在,整個海南,只有在霸王嶺,只有在這狹長的一小條雨林里,太陽升起的時候,還能聽到長臂猿悠揚的啼聲。
我在核心區(qū)的那片荒草地上見到了老陳。他雖不是本地人,但從小就到了這里,年輕時喜歡打獵,保護區(qū)成立后,做起了護林員。他熟悉霸王嶺的每一個角落。近年來,因為多次陪同專家野外調查,他的專業(yè)知識也有了一定積累,每次我來這里,都是老陳給我指路。
這只貌似松鼠的動物名叫樹鼩,因為頭骨長得與某些猿猴類相似,曾被認為是長臂猿的近親。 為了給它準確分類,科學家們曾發(fā)生過不少爭議,直到為它單獨辟立科目——樹鼩目——才最終解決爭端。
保護區(qū)依傍在一個同樣名叫“霸王嶺”的小鎮(zhèn)上。鎮(zhèn)子很小,只有一條不足300米長的街道。隨便在街上一走就會碰到熟人,有當地的商販,也有來此考察的專家和學者。班車行進途中,司機總是走走停停,每經過一個村口都要停一會兒招呼人,不時有黎族年輕人鉆上來,不到20公里的路走了1個小時。公路兩邊是一片片規(guī)整的橡膠林,根本看不到雨林的影子。1998年,因為適宜長臂猿活動的棲息地面積太小,種群數量很難恢復,霸王嶺林業(yè)局開始大力植樹造林,增加森林覆蓋率。霸王嶺保護區(qū)核心區(qū)內,南叉河監(jiān)測站西北部的一片空地被用于樹種育苗,當樹苗長到一定程度后,由專人移植到天然林周圍,希望籍此達到人工輔助天然林更新的目的,并最終實現在若干年后擴大包含天然林在內的復合林面積的效果。但是人力不及天力,十年過去了,那片空地的周圍長滿了凄涼雜亂的荒草。整個霸王嶺地區(qū),天然雨林只剩下狹長的一小條,分布在霸王嶺最高峰斧頭嶺周圍。清晨,放眼看去,陽光投射在雨林頂梢,那里就是僅有的22只海南長臂猿最后的棲息地。現在,整個海南,只有在霸王嶺,只有在這狹長的一小條雨林里,太陽升起的時候,還能聽到長臂猿悠揚的啼聲。
我在核心區(qū)的那片荒草地上見到了老陳。他雖不是本地人,但從小就到了這里,年輕時喜歡打獵,保護區(qū)成立后,做起了護林員。他熟悉霸王嶺的每一個角落。近年來,因為多次陪同專家野外調查,他的專業(yè)知識也有了一定積累,每次我來這里,都是老陳給我指路。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