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歷史“活化石”:黎族服飾
艷麗大方的黎族服飾。 陳耿 攝
走進海南島中部山區(qū)的黎族村寨,熱情淳樸的黎族村民總會應客人的要求,穿上色彩艷麗而不失莊重的黎族服飾,讓來賓拍照或合影留念。在五指山市沖山鎮(zhèn)福關村,一些中青年黎族婦女還自發(fā)組成一個織錦實體,根據訂單織造黎錦工藝品,不但藉此保護了民族織錦工藝,還為家庭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
入選非遺實至名歸
隨著民族山區(qū)交通落后、信息閉塞的情況不斷改善,原生態(tài)民族民俗文化受到外來現代文化的巨大沖擊。黎族男女傳統(tǒng)服裝服飾在民族地區(qū)的城鎮(zhèn)平日少人穿,鄉(xiāng)村也比較少見,喜歡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并掌握這些工藝的人越來越少。
林開耀,現任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所長。黎族服飾的申遺,主要由他組織申報材料。黎族服飾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單的消息,對于林開耀來說,似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林開耀百感交集地說:“就應該把黎族服飾好好地進行保護和傳承,否則,它將面臨著失傳、消失的危險?!?/P>
黎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據林開耀介紹,黎族傳統(tǒng)服飾是黎族社會歷史經過漫長的發(fā)展、演變、積淀而形成的,它根植于黎族的社會生活中,它凝聚著黎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及其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是黎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林開耀說:“黎族服飾對于探討海南黎族的社會發(fā)展歷史、文化藝術、民俗原生態(tài)、宗教信仰、生產生活和民風習俗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及研究和保護價值,對中華民族服飾的豐富和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P>
國內外學術界普遍認為,黎族雖然有語言無文字,但黎族服飾尤其是黎族織錦與黎族文身一樣,都是這個民族的“甲骨文”,它們背后蘊含著豐富而神秘的文化信息,非常值得去挖掘和研究。
黎族服飾需要加強傳承
對于如何保護和傳承黎族服飾,林開耀希望,保護和傳承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落實在行動上,要加強宣傳教育,把有關黎族文化、黎族服飾的內容編寫入中小學校的教材,使孩子們從小就了解黎族服飾;此外,還要出臺相關的規(guī)定,在海南黎族聚居地工作的公務員,每人最好有一套黎族服飾,并在重大節(jié)假日時穿戴,以促進黎族服飾的保護和傳承。
海南大學教授周偉民、唐玲玲夫婦研究黎族文化尤其是黎族服飾多年,他們告訴記者:根據海外學者的研究,在幾千年前人類的無紡時代,黎族人民就掌握了高超的樹皮布制作技術,并在此基礎上加工成樹皮衣、樹皮帽等衣物,可見黎族服飾文化的源遠流長性。(記者 陳耿 特約記者 尹秋艷)
相關鏈接 黎族服飾
黎族傳統(tǒng)服飾經歷了漫長歷史演變過程,不僅是黎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還蘊含著民族服飾歷史、信仰、民俗、藝術審美等諸多信息,在中國紡織史上有著特殊地位。
黎族婦女擅長于紡織繡染,所生產的棉織工藝品馳名中外。黎錦圖案多樣,主要有蛙紋、舞人紋、牛鹿紋、竹木紋、昆蟲紋和花草紋等。在色彩上,一般以黑、紅為主,間配黃、白等顏色。
黎族婦女經常扎球形發(fā)髻于腦后,插以骨簪或銀簪,上衣邊沿皆繡花。服飾的款式與顏色比較多變與鮮艷,有對襟與偏襟、直領與圓領,有紐與無紐之別,上衣也有綴以貝殼、銅線、穿珠等飾品。頭巾式樣花色和系法也因地區(qū)而別,各有特色。裙子很有特色,繡花織紋,四周縫合成筒狀,故被稱為筒裙。筒裙有長短之分,長的及腳面,短的齊膝。
相對于婦女來說,黎族男子的服飾就顯得簡樸多了,一般只是以紅布或黑布纏頭,有如角狀和盤狀的。上身則是無領對胸無紐麻衣,腰間前后各掛一塊麻織飾物。(陳耿 輯)
黎族服飾傳承人符玉梅致力傳授黎族服飾技藝
近日,當記者告知黎族服飾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單時,家住五指山市的黎族服飾傳承人符玉梅高興得合不攏嘴,連聲說,“這是黎族人民的喜事,也是黎族服飾的福音!”
今年47歲的符玉梅從小就跟母親學習織錦,20歲后多次在國內和省內的紡織比賽上獲得大獎。如今正在省民族研究所從事黎錦的紡織、挖掘、保護和研究工作。
2007年6月3日,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儀式,命名首批中國民間杰出文化傳承人166名。符玉梅是“中國民間杰出文化傳承人”之一,登臺領取了獎牌和證書。
作為黎族織錦的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在北京領獎時,她還不忘向人們宣傳黎族傳統(tǒng)服飾。
據了解,對于各種黎族服飾圖案的織法,符玉梅總能熟記在心。她把這些看家的本事,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熱愛黎族服飾的黎族婦女們。自2006年開始,省民宗廳就和五指山市聯合舉辦關于黎族服飾的培訓班,符玉梅已先后在四期的培訓班上做了專門的授課。
在省民族研究所,符玉梅還是織工的老師,有些同事在制作服飾的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只要請教符玉梅,都可以得到不厭其煩的講解和滿意的答復。
在日常工作之余,符玉梅還經常與同事們一道走村串寨,虛心向年老的黎族織女學習織錦技巧,因此自身的技術也日臻成熟。
符玉梅對記者說:“希望通過我所做的工作,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喜歡和關注黎族服飾,只有這樣,才能使黎族服飾得到保護、傳承和發(fā)展?!?記者 陳耿 特約記者 尹秋艷)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