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妇荡岳丰满交换做爰,九色网站入口,国内精品久久人无码大片,啊啊啊啊慢点插免费视频

首頁 > 海南古代商貿尋跡 千年海上驛站
海南古代商貿尋跡 千年海上驛站
來源:www.hainan.gov.cn      作者:李文婷    2009-11-06

  編者按:海南古代的經濟貿易,并不像我們想象中那般蕭條。瓊島偏居海外,人口不多,但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緣優(yōu)勢,成為古代中國海外貿易的重要一站。自宋以后,隨著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和人員流動的頻繁,海南島逐漸告別荒涼。海上絲綢之路,這條古代中國最繁忙的海上通道,為海南島帶來瓷器、絲綢,帶來商人、移民,也帶來了先進的文化風氣和生產方式。

  扼守南海航道咽喉的海南島,上千年來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巨大驛站,過往船只在這里寄泊、避風或是補給后,繼續(xù)駛向更廣闊的大海。對于大部分商人而言,這里其實并不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地,但他們帶來的大量移民和商品流通,卻推動著這個曾經“孤懸海外”的海島的開發(fā)和發(fā)展。

  主要國內航線

  輸出主要以土產沉香、檳榔、椰子、小馬、翠羽、吉貝為主,輸入以米、耕牛、絹、紗、漆器、瓷器為主

  主要國際航線

  主要是中國大陸與南海諸國間的轉口貿易

 ?、贃|南亞—海南—廣州或泉州(經瓊島向海外諸國輸出較多的是粵、閩、浙等地出產的瓷器、銅錢等,從東南亞輸入的主要是珍珠、香藥等)

  ②海南(輸出本地產沉香、黑糖、玳瑁等)—廈門—福州—寧波(載當地產瓷器、絲、布等)—日本長琦(從日本輸入棉紗和棉制品等)

  

  萬寧大洲島為古代商船停泊避風之處。圖為清初一艘擱淺沉沒的越南鐵船。李幸璜 攝

  在萬寧市大洲島前港的清澈水面下,一艘鐵船靜靜地躺在水中。若遇上水淺時,鐵船的輪廓清晰可見。據說,這是一艘清初擱淺在這里的越南貢船,其后人為了紀念先人,還特意在不遠處修建了一座小廟……

  在陵水黎族自治縣光坡鎮(zhèn)附近的一片海灘上,隨海水沖上岸的不僅有漂亮的貝殼,還有宋代的瓷器碎片。住在附近的人卻并不覺得奇怪,因為這里過去就靠近繁忙的海上通道,上千年來數不清的商船都曾經過這里,這些碎瓷片或許就是其中一艘沉船留在海底的……

  海上絲綢之路

  我國最早記載海上絲綢之路是從西漢開始的,幾乎與陸上絲綢之路同時開始。但一直到宋代,處于這一海上貿易通道的海南島,才真正進入開發(fā)軌道。

  當我們再回望那段歷史時,時間已經劃過了數百年甚至近千年!現在,僅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研究中心登記在冊的數據,南海古沉船已經超過2000艘,從這些五代、宋、元、明、清的古沉船里,不僅發(fā)現了依然完好的瓷器,還有大量的銀錠、錢幣等重要文物。

  這些多少年來一直躺在海底的沉船,似乎在用另一種方式向我們講述當時那條繁忙的海上絲綢之路。

  我國最早記載海上絲綢之路是從西漢開始的,幾乎與陸上絲綢之路同時開始。海南省旅游發(fā)展研究會鄉(xiāng)土文化研究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蒙樂生認為,其實一直到宋代,隨著政治和經濟中心的南移,加之北方戰(zhàn)亂使陸上絲綢之路受阻,才使以南方沿海為中心的海上絲綢之路真正開始發(fā)展起來。處于這一海上貿易通道的海南島,也正是從這個時期才真正進入開發(fā)軌道。

  時間轉回宋代,廣州和泉州的港口商船林立,操著各種口音的商人們正忙著指揮碼頭工搬運貨品,這里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那些滿載著中國瓷器和中國絲綢的商船,從廣州或是泉州放洋后,幾乎都要經過南海海域,才能把這些精美的中國商品運送到菲律賓、占城、波斯灣等地,再由精明的波斯商人把這些遠道運來的中國商品銷往西亞各地甚至歐洲。

  南海上的驛站

  在駛向更廣闊的南海之前,海南島是國內最后一個可以提供補給和寄泊的地方了。到宋時,海南島四周港口商船林立,成為來往南洋各商船的寄泊港。

  商船從泉州一路循岸航行,在駛向更廣闊的大海之前,海南島是國內最后一個可以提供補給和寄泊的地方了。如果不巧遇海上大風,商船甚至要在這里避上數天甚至更長時間。有的商船為了等待適合回航的季風,也要在這里等上不短的時間。

  所以宋人樓鑰曾這樣形容:“勢須至此少休息,乘風往集番禺東。不然舶政不可為,兩地雖遠休戚同。” 南宋趙汝適在《諸蕃志》中也說,瓊州有神應港,瓊州所屬瓊山、澄邁、臨高、文昌、樂會等都有市舶抽稅的地方,萬安軍、吉陽軍等地也是海商集散之處。

  一時間,海南島四周港口商船林立,成為來往南洋各商船的寄泊港。南宋乾道年間,廣州市舶司為此專門奏請在瓊州設市舶機構,負責從南洋返回船舶的檢查,防止商船偷漏稅。對當時的泉州、廣州兩大貿易中心港而言,海南島四周的港口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成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門戶。

  明代甚至規(guī)定南海各地來的貢船,要進入廣州必須迂回海南島。日本學者小葉田淳記載,當時崖州的望樓港標有“番國貢船泊此”,畢潭港有“占城貢船泊此”,陵水的桐棲港(今新村港)有“蕃舶泊于此”,都是南海朝貢船曾在此寄泊的意思。

  清咸豐八年(1858年)簽訂《天津條約》,英、法等四國也要求將瓊州開埠成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中國史記研究會理事、海南師范學院教授張興吉認為,這些國家之所以要求將當時并不發(fā)達的瓊州開埠,正是看中了海南島重要的地理位置,這里是一個重要的中轉站,有了這樣一個基地,對中國內地市場的滲透就更方便了。

  檳榔香藥貿易

  宋《諸蕃志》中記載,閩浙商人根據季風規(guī)律,定期往來于泉州和海南之間,輸入海南島所缺的米、紗等商品,再把島上土產檳榔、吉貝等販運出去。

  在近千年往來如織的商船中,海南島或許并不是商人們最終的目的地,但隨商船而來的大量移民和商品流通,卻不斷推動著這個曾經“孤懸海外”海島的開發(fā)和發(fā)展。

  在當時的農耕社會里,海南卻是 “四州軍征商以為歲計,商賈多販牛以易香”,不僅民間倚重商業(yè),就連島上統治的維系也要倚重商業(yè),因為“官司吏文書,商賈往來,皆取道于?!?。

  “可以說,海南島的商業(yè)從一開始就是由海外貿易帶動,并圍繞海外貿易展開?!泵蓸飞f,所以要談海南的商貿就不能脫離了海。

  《諸蕃志》中這樣描寫當時的貿易:泉州商船向海南載運酒、米、面粉、紗、絹、漆器、瓷器等,正月間由泉州啟航,五、六月間向回航,并輸入檳榔、吉貝。閩浙商人根據季風規(guī)律,定期往來于泉州和海南之間,輸入海南島所缺的米、紗等商品,再把島上土產檳榔、吉貝等販運出去。

  同樣活躍的還有對岸的雷州商人。雷州到海南順風半日可達,海南所缺的米和耕牛成為輸入最多的商品,民間不少小商販也頻繁往來于這條距離最短的航線上。而廣州到海南的航路因為是商船出入廣州的必經之地,自然也就格外繁忙,廣州成為當時“外國香貨及海南客旅所聚”之地。

  往來的商船除了在這里寄泊,也希望在這里找到可以貿易的土產。這時,由東南亞進口的香藥已經成為皇宮內廷和封建權貴階層的一種時尚,價格十分高昂。商人們欣喜地發(fā)現,與東南亞各國資源相似的海南,同樣盛產香藥,而且質量更佳,從海南易香可以獲利更豐。

  當時,在海南原始價僅每兩一百三十文的沉香,運到大陸可獲得十倍的厚利。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中說,海南香價本不貴,本省人用一頭牛就可以向黎人換一擔香,但因為統治者升抬,一度致使香價與白金(銀)等,故客不販,而宦游者亦不能多買。在厚利的驅使下,就連不少本地官吏也不惜鋌而走險,抗旨加入到販香的行列中,不少官員也因此被革職查辦。

  海南香料舶賣的盛行,從不少過去的記載中都可以看到。如《皇明實錄》記載,洪武初年,瓊州海商帶香貨赴南京途中溺死,當時要檢驗他的貨物并征稅。但太祖命令免其稅,并讓同行的海商代賣死者之貨,將貨款交還其家人。日本內閣文庫也有記載說,浙江船主朱仲揚曾載沉香等土產由海南來日本。

  轉口貿易盛極一時

  在對外貿易中,海南參與的主要是中國大陸與南海諸國間的轉口貿易。一方面過往商船要在這里補充淡水和食物;另一方面,當時民間貿易商船載重不大,不少商人須在此中轉貨物。

  日本學者小葉田淳認為,盡管海南島亞熱帶的土產物沉香、攀枝、黑糖、藥種、玳瑁等,都很受日本歡迎,但僅靠這些物資是不充分的,中國輸出的貨品大宗仍以生絲和各種絹織物為美。因此除本島產物之外,商船在駛往日本的途中,在寄泊閩浙港口時,還要裝載絲和布匹,如果回航臺灣,則添載砂糖、鹿皮等。

  小葉田淳在《海南島史》中記載:清康熙三十一年(1696年),一艘商船從寧波將當地的絲制品帶到海南,又裝上海南物產,返航至浙江普陀山停泊,將購買好的絲、零貨裝好后,再開往日本貿易。

  當時這樣的往返交易應該是非常頻繁。海口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芮錫森認為,這條往來于海南—廈門—福州—寧波—上?!毡鹃L崎之間的航線,是從康熙二十三年“禁海令”解除后開始的,是海南對外貿易的主要航線?,F在海南收藏界持有的日本明治十年一錢銅元,明治十八年、三十七年和大正三年的銀元,估計就是在近代海南與日本貿易過程中流落到海南的。

  在與南洋的貿易方面,1826年出版的《亞細亞雜志》稱:十九世紀初,每年由海南開赴暹羅的民船,不下四十只;開赴交趾南部的有二十五只;開赴東京(越南北部)和交趾北部的,通常有五十只。船的載重量有百噸至一百五十九噸,這種從事國外貿易的船,雖然是小型的,但為數甚多。

  據說海南本地物產中最受海外歡迎的是小馬。據記載,宋乾道年中占城(越南中部)曾到吉陽軍買馬,“得數十匹”,但第二年再來卻沒能買到小馬。后來在淳熙二年占城又派六百人,駕海船三十艘到海南買馬。由此可見占城對海南小馬的求購心切。

  “但在整個中國海外貿易中,最具優(yōu)勢且對海外最有吸引力的仍然是瓷器和絲綢等手工業(yè)商品?!睆埮d吉教授認為,海南產的沉香、檳榔、黑糖、南藥等原材料物產,主要還是向國內輸入。而在對外貿易中,海南參與的主要是中國大陸與南海諸國間的轉口貿易。一方面因其地理位置特別,過往商船往往要在這里補充淡水和食物;一方面當時的貿易多以民間為主,載重幾十噸的商船就已經是大船,所以不少商人通過海南島中轉貨物進行轉口貿易。

  近年來在海南島的考古發(fā)現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在當時海商集散地像陵水、三亞等地,陸續(xù)發(fā)現了粵、閩、浙、贛等地出產的瓷器和北宋的銅錢等物品,這些物品都不是本島生產,而是從泉、廣等地販來,從海南島轉口海外的。

  直到鴉片戰(zhàn)爭一聲炮響,這條忙碌了上千年的海上絲綢之路,被迫走到了盡頭。1858年《天津條約》后,瓊州被強行開放為通商口岸,海南被強行納入到世界貿易體系中。

  相關鏈接

  曲折波動的中國古代海外貿易

  西漢:海外貿易起點,以后逐漸上升;

  魏晉南北朝:南方六朝政權均注重發(fā)展海外貿易;

  隋唐:海外貿易持續(xù)發(fā)展;

  五代:南方的南漢、閩、越等政權都把海外貿易作為立國的重要依靠;

  宋代:積極支持和鼓勵海外貿易,使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發(fā)展進入高峰時期;

  元代:總體上鼓勵海外貿易,但實行過四次海禁和長達三十余年的官本船貿易;

  明代:前期的二百年間朝貢貿易成為惟一合法的貿易,實行嚴厲海禁。隆慶元年部分開禁,但仍只在漳州月港一地通商,而且實行嚴格控制;

  清代:初期貿易有過短暫自由發(fā)展。順治十三年至康熙二十三年,實行了二十多年海禁和殘酷的遷海政策,民間貿易被禁止。開禁后,貿易有所發(fā)展,但對商人船只的大小、貿易規(guī)模、人員數量等都有限制。特別1757年以后,外商只限于廣州一口通商,貿易發(fā)展受到很大限制。 (楊輯)

  作者: 楊春虹

相關推薦
最熱評論
驗證碼:發(fā)表評論
熱新聞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镇赉县| 大姚县| 平邑县| 湘潭县| 扎囊县| 阳高县| 普定县| 昭苏县| 广丰县| 镇雄县| 米林县| 瓮安县| 定日县| 安多县| 自治县| 涡阳县| 泗阳县| 工布江达县| 塘沽区| 冀州市| 赤峰市| 雷州市| 东城区| 桐城市| 墨脱县| 铁力市| 西吉县| 翁源县| 中宁县| 曲周县| 承德市| 多伦县| 盐源县| 广德县| 榆林市| 霸州市| 安达市| 望奎县| 雅安市| 陇南市|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