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妇荡岳丰满交换做爰,九色网站入口,国内精品久久人无码大片,啊啊啊啊慢点插免费视频

首頁 > 黎族數千年前土陶器皿是怎樣制成的?
黎族數千年前土陶器皿是怎樣制成的?
來源:www.hainan.gov.cn      作者:李文婷    2009-11-20

  制陶工藝是黎族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制陶是婦女的工種,黎家有“女制陶男莫近”的民俗。所以這一天制陶的主角和指揮者是楊拜亮,一位77歲的老婦人。她手藝嫻熟,步履輕快,帶領著四位中青年黎家媳婦,進行制作土陶表演的全過程。

  在群山環(huán)繞的黎寨里,蔚藍色的天空,晴朗無云,冬日的太陽把黎村照得暖融融的。楊拜亮老太太帶著四名穿黎裝的婦女,挑著竹籃,來到村邊稻田邊上的一個土坑旁。她們說,這個土坑已挖了好幾十年了拜亮婆婆挖出土坑深處的白土,大家裝在竹籃里挑回來,然后把泥土倒在地上,用木板子耙開,讓泥土晾曬太陽;稍干后,把土放在獨木臼里,三個人用木棍輪流舂打,不斷地有節(jié)奏地舂呀舂呀,泥土粉碎后,就倒在竹篩里,兩手舉篩搖蕩,篩出細細的泥粉末;然后把這些粉末聚攏在一起,用水滲和泥粉,像揉面團一般揉成泥團。旁邊已擺好一條長木板凳,拜亮婆婆把凳面用水擦干凈,再放上一塊藍色的舊布,灑上水,放上泥團,再用木棍槌打,然后放在另一塊放布的木板上。這前期的工作就告一段落,進一步由楊拜亮操作制陶器的程序了。

  拜亮婆婆在制作陶器之前,有一個宗教儀式。她虔誠地圍繞木凳跳起舞來,邊跳邊唱,唱的是寶寶的搖籃曲,歌詞大意是:寶寶寶寶你不要哭,媽媽正在做陶器,你等候陶器燒成,去換米給你熬粥吃。

  唱完歌后,拜亮婆婆在木板上把泥團打成圓形的泥餅,作為陶器的底層,然后搓一根泥條,圍在圓形的泥餅四周,又再搓第二根泥條放在上面,用手捏周圍,用小木板抹平,又再加上第三根泥條,再用手捏周圍,一共捏五層,用小木板沾水在陶器上抹平,又用水灑陶器,再用木板抹平器皿的內外壁,讓陶器里外平而滑,用繩子剝平陶器口,最高層再加上一根泥條做為裝飾,用大片的貝殼刮平。這樣,所制陶器土坯就大功告成了。這種制作俗稱“條筑法”。

  當天所制作的陶器,不能立刻送去燒。擱在旁池,候晾干后才能燒制;這只是給我們作示范表演而已。

  午餐后,兩個男青年,一人持砍刀,一人提竹籃,到村邊的一棵名為“賽子若”(音)的大樹旁,將樹皮一點一點削下來,撿到竹籃里提回來,用水攪浸,浸出深紅色液體,將樹液盛在桶里,作為土陶冷卻及上油彩用。然后,燒陶在田野里開始。

  幾位著黎裙的婦女把前幾天已晾干的陶器土坯挑到田里,先前已在寬曠的田野中央放上四塊石頭,把一根根木柴架在上面,成四方形,柴火的重量是一牛車拖300斤左右,接著把土陶坯一件件倒疊置在柴堆上,再蓋上一厚層干稻草。收拾停當,拜亮婆婆又虔誠地圍繞柴堆周圍跳起舞來。她手拿一根樹枝邊跳邊唱,歌詞大意是:鬼!走人!不要靠近。我們做陶器來用,做多少成功多少,祝我們這次燒陶成功

  繞了三圈,反復頌唱。唱完后,由村民黃亞琴作原始時代“鉆木取火”的示范。他坐在地上,將一個小木板鉆一個孔,一根小木棍豎插在木孔里,用手不斷搓小木棍,旋轉幾十次,居然鉆出火花來,點燃了稻草,整個露天土窯熊熊燃燒,大家在火堆上不斷地加稻草,熱度在攝氏500度至800度左右。燒了—個小時,大功告成,由—位男性老人黃阿安用木棍把在火堆里燒得通紅的陶器一個個挑出來,拜亮婆婆再把事前在大盆里準備好的用“賽子若”(音)樹皮泡的呈深紅色的水,拿竹做的帚把沾樹皮水灑在陶器上,土陶器上一時渣渣作響然后呈現片狀或點狀的黑紅斑,有如畫家點上的圖案。

  這次燒成的土陶器有29件,其中,大型的7件,中型的10件,小型的12件。

  冷卻后,大家興高采烈地把陶器挑回家。這時,已是暮色蒼茫,黎家已亮起電燈。在劉小練家的院子里,主婦馬上用剛燒制出的陶釜做飯,不一會,一大鍋稀飯煮熟了,香噴噴的,鄧聰邊吃邊解說。拍攝成錄像,大家圍看,樂極!

  雖然現在許多黎家都用上現代化的鋁制鍋,但在黎族家庭里仍然保留有釜、罐、蒸酒器、酒甕之類的土陶器,這些陶器,大多是自產自用。不過,制作多了,也拿到附近鎮(zhèn)上去賣。我們曾經在昌江縣王下鄉(xiāng)訪問過,過去是一個陶釜換一陶釜山蘭稻,一個陶碗換一碗米。因為沒貨幣,故用實物按照陶器的大小作為“等價交易”。制陶是黎族的傳統(tǒng)工藝,從挖土到制陶坯、燒陶,都由婦女操作,男子不得介入。而婦女對于制陶,就像漢族婦女刺繡一樣,也像黎族婦女織黎錦一樣,無師自通。黎族的姑娘,從小看前輩奶奶、媽媽制陶,久而久之,看在眼里,學在心里,她們長大了,出嫁了,也成制陶能手。勤勞而智慧的黎家婦女,沒有哪位不懂得這門手藝,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我們在保突村的田野里觀察了一天,看到她們手腳麻利地來來回回制作土陶的全過程,對于黎家婦女制陶的干練手藝,深感佩服。不過,現代化的風潮席卷黎寨,現在的年輕姑娘們,對于這一傳統(tǒng)的工藝也慢慢疏離了。

  可喜的是,中年的黎家婦女還承傳著這種古老的工藝,使我們由此有機會觀察到黎族古老的歷史習俗。宋·趙汝適《諸蕃志·海南條》云:“按《隋志》謂:‘(黎族)人性輕悍,椎髻卉裳,刻木為符,力穡樸野,父子別業(yè)?!溡酝翞楦?,瓠匏為器……?!鼻濉ゎ櫻孜洹短煜驴V東下》里的記載:“婦女繡面,服緦緶,織木皮為布,陶土為釜?!弊怨乓詠恚枳迦粘K玫钠髅笫恰耙酝翞楦?、“陶土為釜”,這種用原始工藝制作陶器,是黎族的家庭副業(yè)。這些陶器現在看來是既原始又落后,但是,我們從她們的制作過程中,看到古老的泥土條筑法的制作方法,十分難得,這種工藝在黎族族群中代代承傳,相傳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從我國的考古發(fā)掘來看,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等,都有精美的彩陶出現。黎族的土陶比他們更加古老。劉子勞的《竹園陶記》云:“中國有陶,始于神農,至舜而術益進?!庇嚓T《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也云:“舜陶于河濱,夏昆吾為桀作陶,此陶之見于古者也?!笔非疤掌?,傳說舜已開始有記載。黎族的制陶技術,從考古學上所發(fā)現的泥片,應該是存在于史前的制陶史上。所以,我們今天目睹黎族制陶工藝的制作,其重要的文化價值,是研究史前黎族生活習俗及史前制陶史的重要依據。相傳,古代黎族制陶有一種泥片貼筑法,是手捏法之后,泥條盤筑法之前的一種廣泛流行的制陶技術,相當于我國考古學上的八九千年前初期的制陶技術,因為當時留下不少泥片貼筑法的遺物。在此基礎上,才出現了慢輪加工和泥條盤筑技術。

  聯系到近年來海南考古新發(fā)現的古代土陶器皿的遺存,印證了黎族手工制陶的傳統(tǒng)工藝。據《海南省近五十年文物考古工作概述》一文中敘述,海南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在東方、樂東等市縣,發(fā)現陶器均為手制夾砂粗陶,灰褐色為主,未見泥質陶,器類單一,器形僅有圜底罐和圜底釜,均敞口、鼓腹。到新石器中期,陵水、定安等地也有夾沙粗陶,器類明顯增加,器形有罐、釜、缽、碗、盆等。新石器晚期出土的土陶制品則更多。由此推測,今天黎族人民的制土陶器皿的工藝至少是從新石器中期傳流至今,至少也有數千年

  我們今天對昌江縣大坡鎮(zhèn)保突村黎村采用條筑法制陶的全過程的實地考察,腦子里不斷浮現史前黎族制陶的依稀情景,從沒有文字的史前歷史至現在,黎族把古老的制土聊器皿工藝如此完整保留下來,讓我們能觀察到古老制陶工藝的全程再現,應該說,比在遺址里發(fā)掘出來的陶片來說,更是鮮活生動的生活畫面。而鄧聰他們,把畫面拍攝下來,將來展現在電視屏上,在書本里,讓后代人能更鮮活地直視黎族的生活史,這是一次多么有意義的文化之旅。

  作者:周偉民 唐玲玲

相關推薦
最熱評論
驗證碼:發(fā)表評論
熱新聞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乐东| 米易县| 十堰市| 娱乐| 上饶市| 纳雍县| 新竹市| 改则县| 汉川市| 上饶市| 泗阳县| 永仁县| 祁东县| 两当县| 井冈山市| 商南县| 汾西县| 扶沟县| 桦南县| 富裕县| 汉中市| 疏勒县| 抚顺市| 汝阳县| 灵璧县| 隆化县| 新巴尔虎右旗| 武邑县| 三河市| 廊坊市| 南皮县| 旬阳县| 米易县| 宜君县| 文山县| 仁怀市| 盈江县| 土默特左旗| 滨海县| 湟源县|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