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佳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人們在這一天圍桌賞月、期盼圓滿、寄托思念。自古到今,中秋的情愫沒變,大抵是游子思歸,戀人期遇等盼望團聚的情愫,然而在過節(jié)的形式上卻大不一樣了,尤其是在飲食上,現(xiàn)在都市的人們習慣了在節(jié)日去餐廳吃大餐,而古人大都吃些應景的食物來烘托中秋佳節(jié)氛圍。來看看傳統(tǒng)風俗中中秋大餐會吃些什么,和現(xiàn)今有什么不同?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tǒng)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xiàn)。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于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jié)日美點。
中秋這一天,桂花酒是不可少的佳釀。中秋正當金桂飄香,而月宮中住著吳剛還有那怎么也砍不倒的桂花樹,所以桂花酒十分應景,也要勾起許多奇特的神話想象。
秋季天氣轉涼,花兒大都即將凋謝,但是鴨子經過春夏的飼養(yǎng)正長得體肥個大。“秋風起,鴨子肥”。每年入秋后,正是人們品嘗鴨子鮮美味道的大好時令。按舊的傳統(tǒng)習慣,每到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食鴨子的人數(shù)最多,可謂全國的“食鴨日”。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鐘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jù)分析,螺肉營養(yǎng)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節(jié)特別熱衷于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jié)。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jié),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飲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yún)莿偪彻?,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jié)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梢娢覈嫻鸹ㄡ劸频哪甏?,已是相當久遠了。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yōu)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y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后,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yǎng)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中秋正是蟹肥時。蟹味天然,無需佐料,無需技巧炮制,上鍋一蒸,色澤頓時由褐青泛出金紅,一派喜氣之色。蟹與成熟的秋天如影相隨。中秋之夜,金菊盛開,黃酒一壺,蒸幾只肥蟹,約親朋好友賞月啖蟹,如再能吟詩作賦,乃人生快事。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