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白沙,魚茶也叫魚酸,制作很簡單,先把魚開膛、洗凈、去頭去尾,再切成小塊。把食鹽摻和,腌泡兩三小時,然后將魚洗凈、涼干,再把煮熟的干飯或小米等與魚混淆均勻,再加些姜片、蒜等,然后,盛入壇子或玻璃瓶中,密封發(fā)酵。如是夏季,10天左右就可吃用;如是冬季,15天左右才能食用。當然,選料也有講究,一般最好選取石鯪魚、鰱魚、鳙魚、歪嘴魚、福壽魚等。
海南小吃白沙魚茶,其味酸怪,初嘗者,難入口,不適應。朋友說,吃白沙魚茶,一次怯之,二次適之,三次癮之。此言不錯。白沙魚茶尤如北京臭豆腐、四川怪味豆,聞時臭,吃時香,又臭又香。
當地人普遍自制一種“魚茶”。魚茶是黎族苗族招待客人的主要菜肴,也是黎苗族人的風味食品。在海南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市場上都會有魚茶銷售。雖然它名為“茶”,實際上和我們平日里喝的紅茶、綠茶等等毫無關系。
魚茶其實是一種特制的魚。因食用時要用水沖泡,喝其水,食魚肉,和泡茶的方法類似,所以“盜”了茶名。魚茶的制作較為復雜:先把淡水活魚收拾干凈,切塊加鹽,腌上一二個小時。擠干鹽水后,摻入涼米飯、酒曲或炒米攪勻,再裝進沒有油漬的壇子里,加蓋密封。夏季放至7-10天即可啟蓋食用;冬天,則放半月或一月方可食用。
魚茶味酸而微咸,甘香可口,誘人食欲。凡是喝過魚茶的人都對它贊不絕口,認為實在堪稱一絕。咬食時柔軟且稍韌,氣爽神清,五內透明,深受中外食客的青睞。據當地黎族苗族同胞說他們世代食之,傳說是在很久以前的一次豐收慶宴后,為了不浪費吃剩的東西,便無意把米飯和生魚放在一壇子里蓋好,幾天后發(fā)現(xiàn)其味鮮美異常,“魚茶”因而流傳至今。
“魚茶”可分為“濕魚茶”和“干魚茶”兩種。制作原料有魚、米飯或炒米及少許鹽與碎蒜頭,制法是把魚的內臟取出,將魚洗干凈,再和炒米粉或將大米煮成的熟飯,趁熱混拌在一起,加上適量的鹽,用陶罐密封七到十幾天后便可取食,封存時間越長越好吃。密封過程十分忌沾到油,否則便會腐爛。制“干魚茶”則要把魚曬干。類似其制作方法的菜肴還有腌酸菜、腌酸肉等。
推薦: 2010年十一國慶海南三亞酒店預訂、三亞旅游線路預訂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