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南中國海上的璀璨明珠。山川秀美,地靈人杰。
??谑性讫堟?zhèn)有一座享譽瓊島內(nèi)外的奇山,名曰“陶公山”。該山被道家經(jīng)典著作列為全中國72處風水寶地中排名第24位,有海南第一風水寶地之稱。
千百年來,這座絕佳的風水寶地被歷代名士文人吟詩頌贊,更有達官貴人慕其風水,爭相卜墓于此,陶公山之名,因此而遠播四方。
陶公山下的坡侖村,是一座風光奇美的古村落,是海南第一個農(nóng)會的誕生地。這座點燃農(nóng)民運動烈火的燎原之地而今已鮮為人知。
日前,我們走進神秘的陶公山,探訪山腳下神奇的古村落,揭開被歲月塵封的一段歷史,給你講述已經(jīng)遠去的前塵往事……
陶公山列全國風水寶地第24位
從海口市區(qū)行駛24公里便到達云龍鎮(zhèn)。陶公山又稱嶺腳嶺,位于??谑形髂戏较虻脑讫堟?zhèn)嶺腳管區(q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據(jù)傳古時有位姓陶的老人在此地修道成仙,后來此山便以陶公山為名。
陶公山位于南渡江畔,面積4000余畝。共有5個小山丘組成,猶如躺著的五指山,又似臥龍,蜿蜒伸向南渡江邊。5個小丘,俗稱五嶺,各有名號:分別稱從衡、思峒、光螺、居碌、居林。五嶺遞相擁護,互為扶持襯托,因此古時候,陶公山又稱為扶山。
陶公山不高,最高點只有海拔70米,它沒有陡峭的山峰,更像是由丘陵坡嶺組成的綠色勝境。
陶公山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四周良田萬頃,碧野蒼翠。山下南渡江三十六曲水繞山而過,江水靜如明鏡,青山映綠水。這里山青水秀,風光明媚,宛如人間仙境。
江水如玉帶,山水相依存。站在陶公山巔,極目遠眺:??谑袇^(qū)的高層建筑清晰可見。遠處的火山口馬鞍嶺等山嶺猶如放置在陶公山前面的案桌,三十六曲水在山腳下舒緩地流過,給這座奇特的名山增添了幾許遐想和靈動。置身山頂,你會心曠神怡、油然而生指點江山的豪氣。
明正德《瓊臺志》描述:“山下有巨潭,合外三十六曲水,達大江,其西有蒼巡洞,中有二井。”可見陶公山的地形有多玄妙和神秘!
因為陶公山是塊天賜的寶地,所以“至今瓊?cè)四狡滹L水,爭卜墓于此”(《萬歷瓊州府志》)。
古往今來,人們都視陶公山為一方絕佳的“風水寶地”,認為人死之后,若能葬身于陶公山,便能福佑后人,人丁興旺,大富大貴。許多達官貴人更是把死后能夠葬于陶公山視為最大的遺愿。因此,陶公山成為海南歷史名人的聚葬地也就不足為奇。
記者查閱史料,魂歸此處的海南歷史上較有影響的人物有海口浦人王克義,系明永樂四年(1406)丙戊科進士,名次列二甲31名,曾任都官和江西建昌府推官;明戶部侍郎唐胄;明監(jiān)察御史、常州知府陳實,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進士,名次列三甲108名;明兵部、吏部、戶部給事中、明萬歷十四年(1586)丙戌科進士許子偉等名流。
古代文人墨客對陶公山的勝景多有吟詩贊頌,留傳至今。
明嘉靖十七年(1538)府城西廂進士、吏部給事中、江西督學副使鄭廷鵠作《陶公福地》詩:
五嶺迢迢擁福山,陶公盤郁海云間。
寒潭夜雨蒼龍吼,曲水春風彩鳳還。
竹勁石邊看獨塔,草亭峰外送雙鬟。
仙靈不必長仙藥,蒲節(jié)松花可駐顏。
古代文士周恒題《陶公福地》詩曰:
赤榜青門福地幽,蓬萊勝概冠炎州。
百千萬壯山還秀,三十六迥江自流。
巖下雞聲玄圃月,云邊雁影翠微秋。
人間自有棲真地,何必浮槎海上游。
佳詩妙句盛贊了陶公山的奇美勝境,陶公山插上詩歌的翅膀后,聲名遠揚,享譽瓊島內(nèi)外。
陶公山的名氣之大,源于道家經(jīng)典著作《云笈七讖》所述,全中國的風水寶地只有72處,而此山竟點第24位。海南的陶公山是海南唯一一處編入此書的風水寶地。據(jù)此書記載:72處全中國風水寶地的評定,是經(jīng)過全國著名的風水師逐級評報,通過最后論證才集體制定的。由此可見陶公山并非普通平凡的山。它的確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
陶公山被譽為海南第一風水寶地,這塊神奇的土地成為瓊島上一道特別的風景。
[page]名人古墓成風水寶地標志
從云龍鎮(zhèn)向西南方向行進二三公里,沿著一條綠色長廊的鄉(xiāng)村公路進入坡侖村,便可看到明代海南名人古墓。
唐胄墓在云龍鎮(zhèn)陶公山是最有名的墓葬,人人盡知。
日前,在云龍鎮(zhèn)鎮(zhèn)干部的帶領(lǐng)下,我們尋訪到了唐胄墓。
唐胄墓位于云龍鎮(zhèn)陶公山南側(cè)的斜坡上,據(jù)當?shù)卮迕裰v,“文革”期間曾經(jīng)被盜。
古墓坐北向南,四周長滿雜樹野草。墳?zāi)钩拾私切?,由八塊石條契合而成,邊長27厘米,對角線長145厘米。墓前豎墓碑一塊,是近幾年重立的,高180厘米。碑右直書“嘉靖十九年(1540)歲次庚子”,中刻“大明通議大夫戶部左侍郎西洲唐公墓”,左書“季冬念壬丑年吉日立”。
墓左側(cè)是“大明贈淑人唐母陳氏之墓”,款書“嘉靖二十一年”;墓右側(cè)是“皇明誥封淑人唐母鐘氏墓”,款書“嘉靖三十二年歲次癸丑”。
此外,主墓碑前還立有石鼎爐、石燭、石祭床、在墓前14米處置一諭祭神道碑。神道碑前立石獅、石羊、石馬、石翁仲各二。再前面是“嶺南閎氣”石牌坊,可惜已殘損,丟棄在亂草中。
據(jù)《唐氏族譜》記載:唐胄墓場占地約七畝,現(xiàn)僅存十分之一。
據(jù)清代朱為潮《瓊山縣志》載:“侍郎唐胄墓在陶公山下,有諭祭群,尚書王宏誨撰墓志銘”,還有清末優(yōu)貢“王國棟謁唐侍郎西洲公墓詩”碑,而今這些碑刻古跡已遭破壞,蕩然無存,難覓其蹤。
唐胄(1471-1540)字平侯,號西洲,府城東廂(今??谑薪寂实ご澹┤?。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進士。任戶部山西司主要。后歷任戶部河南司主事、員外郎、廣西提學僉事、云南按察司使、廣西布政使等職。嘉靖十二年(1533)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轉(zhuǎn)任南京戶部右侍郎、北京戶部左侍郎。因上疏諫止征討安南逆旨下獄,拷掠削籍歸鄉(xiāng),后遇赦。不久因病去世。隆慶初追贈右都御史,葬于海南第一風水寶地陶公山。
唐胄的墓址倚坡而建,面向南渡江,背靠陶公山。整個墓園建筑莊重肅穆,視野開闊。唐胄和唐母的三座墓前,均有各種石獸石雕,經(jīng)過數(shù)百年風雨,這些石雕圖案依然清晰、盡管色彩斑駁,歷經(jīng)歲月滄桑,但仍然透著古樸而莊嚴的氣息。
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唐胄墓前的石牛、石馬,流傳著晚上能夠走動,跑到田里吃稻谷的傳說。
唐胄墓在“文革”期間破壞嚴重,牌坊和碑刻大部分都砸損,令人扼嘆!
?。保梗梗澳?,原瓊山縣人民政府將唐胄墓列為瓊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唐胄墓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每年的清明節(jié),唐胄墓是陶公山上一處壯觀的風景。來自島內(nèi)外的唐姓后裔紛紛來此祭拜先輩,焚香點燭,緬懷祖先的恩德。拜祭者人數(shù)眾多,場面壯觀。
與唐胄墓的風光相比,同是明代進士的許子偉墓卻衰敗不堪,令人慨嘆。
在出生坡侖村的熱心人士黃承坤先生的帶領(lǐng)下,我們在一片雜樹叢中找到了許子偉的墓。
這是一座毫不顯眼的墓,如果不仔細察看,很容易誤認為是一座尋常百姓的墳?zāi)埂災(zāi)故且粋€小土堆,墳上長滿了野草。只有墓前一塊刻著“皇明進士三世始祖許子偉謚忠直公之墓”的墓碑,才令人對墳主刮目相看。
許子偉是明代與丘浚、海瑞被譽為“一里出三賢”的歷史名人。
史料記載:許子偉和海瑞是同鄉(xiāng),住府城朱桔里,現(xiàn)朱云路與紅城湖路交界處附近。
?。保担罚澳?,海瑞辭官回鄉(xiāng)期間,許子偉執(zhí)弟子之禮登門拜訪海瑞,稱海瑞為師。1586年,許子偉赴京會試中進士,1587年海瑞病逝于南京任上。許子偉奉旨護送海瑞的靈棺回海南安葬。
海瑞墓落成之后,許子偉見海瑞身后沒有子嗣看護墓園,倍感凄涼。便在濱濂村海瑞墓旁搭建一座棚子棲身,以學生身份在海瑞墓前守孝三年。孝滿之后才回朝為官。他當時為師受守孝三年的義舉,感動朝野和瓊州百姓,傳為千古佳話。
許子偉死后,受皇帝封葬于陶公山。當時,他的墓址所在地是一個林姓家族居住的村莊,因為許子偉的賜葬和他的特殊身份,這里的林姓家族讓出土地,全部遷居別處。
許子偉的墓地原先也是規(guī)模很大、十分氣派、壯觀。但在“文革”時期,他的墓被盜挖,墓穴刨開過。墓前原有的高大墓碑被推倒在地,被人鋸開用去給胡椒搭架,一些石馬、石羊、石獅等不知去向,現(xiàn)在只剩下一個古樸的石香爐還在,這座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滄桑的石香爐,見證了許子偉墓的變遷和榮衰。
目前,我們所見到的許子偉的墳?zāi)故撬暮笕嗽谏鲜兰o80年代修復(fù)的。墓碑是1993年清明重立。
許子偉安葬陶公山,是陶公山稱之為“風水寶地”的又一個佐證。
除唐胄和許子偉墓外,葬于陶公山的歷代達官貴人不計其數(shù)。
坡侖村是陶公山最早的村落
陶公山的坡侖村是較早在此定居的古村落。
這個古村莊的村民現(xiàn)在大部分都遷出了古村,在外面拓展事業(yè),并建起了新村,古村里只有幾戶人家守望著家園,盡顯悠悠古韻。
海南黃氏另一支遷瓊始祖黃重公,是明代進士,明永樂九年(1412)渡瓊?cè)苇傊葜?,其第三代旭公分居坡侖,看中陶公山這片風水寶地,在此肇基,繁衍生息。
在村前,有一座黃氏宗祠,是村里的私塾。這座宗祠曾是海南最早的農(nóng)會組織成立處。1926年3月,海南第一個農(nóng)會組織在瓊山縣云龍地區(qū)坡侖村成立,當時參加農(nóng)會的人數(shù)達三四百人。這段特殊的歷史寫進了《瓊山縣志》,成為村民的驕傲。
后來黃氏宗祠歷經(jīng)風雨,有些破敗了,2003年6月,黃重公二十二代裔孫黃承坤捐助資金百萬重建,這座恢弘的宗祠按原貌重新修復(fù),成為村里一景。
大革命時期,村里的農(nóng)會組織者黃書文從廣東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學成回瓊,在村里組織農(nóng)運,被叛徒告密抓獲殺害,頭顱掛在村里的榕樹上示眾。在古村的古榕樹下,記者找到了這座烈士墓,對這位壯烈的農(nóng)運先驅(qū)者肅然起敬。
坡侖村古木參天,村里保存著許多百年古榕樹,枝葉繁茂。村民過著悠閑淡定的生活。
村外是三十六曲水繞村而過,古村山青水秀,風光宜人。古宅、古井、古石板點綴其間,充滿厚重的歷史感和悠悠古韻。
從村里出外闖蕩成為民營實業(yè)家的黃承坤先生告訴記者:陶公山是一處海南獨一無二的風水寶地,是一塊獨特的人文資源,值得好好保護和開發(fā)。他表示,自己打算投巨資在此建一個海南民間文史博物館,收集海南的各種歷史文化古籍,把陶公山打造成海南的一個旅游亮點,造福子孫萬代。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wù)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