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瓊島歷史上曾有的酒,“是糧皆入酒”,但以糯米為主;而且果酒、藥酒較多。這些特點一直延續(xù)至今——如現(xiàn)在的保亭山蘭玉液,以糯米為主要原料,沿用黎族傳統(tǒng)方法釀制而成;誠利集團生產的綠色“南派果酒”系列品種多達8種,如紅毛丹酒、荔枝酒、番石榴酒、楊桃酒等,古今雖然都是果酒,但是果料有所不同;還有保健酒椰島鹿龜酒等等,目前均是全國的知名品牌。
近日來,記者主要探訪的是海南的古酒,因為,這些酒大部分已隨歷史長河的流逝而湮滅……然而,這份記憶應從一些發(fā)黃的書頁中,或在村頭巷尾中重新拾起。探尋中,你可以聞到那從遠古傳來的酒香,它們的制作就地取材,品種多樣——
逝去的“椒酒”“桂酒”
椒酒就是其中一種沒有流傳下來的佳釀。瓊島居民很早就會用安石榴釀酒(即椒酒),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嶺南道十三》卷一六九載:“瓊、崖州有酒樹似安石榴,其花著甕中,即成美酒,醉人。”宋趙汝適《諸蕃志》卷下載:“無曲蕖,以安石榴花醞釀為酒。”《宋史·蠻夷列傳三》也載有“瓊營黎峒又有椒酒,以安石榴花著甕中即成酒。”到清代,椒酒仍大行其道,清道光年間《瓊州府志》載“飲惟椒酒”。
傳說中月宮玉兔和仙女的桂酒釀造法,不知何時傳給黎民。宋楊萬里《登載酒堂》詩“萬里鯨波隔希吁,千年桂酒吊靈均”,述說的就是黎民以桂酒將東坡視為屈原來吊祭。至元代,虞集同題詩中仍有類似的說法:“甘辛熟桂酒,羅列雜薯芋。符黎多孫子,食飲祭先具。”如今,桂酒在哪里呢?
罕見的獐子酒
以動物肉釀酒極為少見,但歷史上瓊島居民有以野獐子肉釀酒的習慣。蘇軾《和勸農六首》中有“驚麇招射,猛犭希夜逐”的詩句,描述當時儋州黎民狩獵獐子(即“麇”)的情景?!顿倏h志·獸類》有記載:“獐,性善驚,飲水見影輒奔……以獐肉釀酒,甚佳。”這應該是古代儋人以獐釀酒的確證。記者曾在儋州探訪這種酒,回答是驚訝的反問:“還有這種酒?”不過獐子今天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見獐子酒,也就不遺憾了。
“天門冬”熟新年喜
天門冬也叫百部草,其根可供藥,具滋陰潤肺、除火止咳之功效。以天門冬汁液為酒曲,可以制出融合天門冬藥性的米酒,叫天門冬酒。天門冬酒據(jù)說是“坡仙”蘇軾居儋期間的發(fā)明?!渡骄右洝分性敿氂涊d了東坡的天門冬酒釀法:“醇酒一斗,曲麥一升,好糯米五升,作飯,取天門冬汁浸,先將酒浸曲如常法,候炊飯適寒溫,用煎和飲令相入釀之。春夏七日,秋冬十日熟。酒初熟味酸,久停則美香,余酒皆不及。”
蘇東坡在其《東坡酒經》中也有類似的釀法記載。他還以詩句表達自釀自飲天門冬酒時的喜悅心情,詩云:“自拔床頭一甕云,幽人先已醉濃芬。天門冬熟新年喜,米曲春香并舍聞。”想來天門冬酒已為時人接受。據(jù)說蘇東坡還曾以米、麥、水釀制“真一酒”,清道光年間的《瓊州府志》有相關記載,只是釀法已隨“坡仙”羽化而去。
“五加皮”
《 儋縣志》中還有這樣的記載:“五月端午日,餉角黍,諸粽相饋,男女系香袋,兒女彩索纏臂,涂雄黃,飲菖蒲酒,柳艾懸門。”端午節(jié)時所飲的菖蒲酒,不知是否就是一種黃酒。記者在儋州有一個意外的收獲:南豐鎮(zhèn)角要村有位老人,自釀五加皮酒,每天喝半斤左右,現(xiàn)在已經活到104歲??磥硭?ldquo;土法”五加皮比工業(yè)釀造的要好得多,因此“釀法不能教給別人。”
古時盛飲“椰子酒”
椰子酒也是年數(shù)久遠的“老酒”,經今人整理發(fā)掘,其釀法大致有兩種:一是椰子樹生長佛焰花苞時,割斷花梗,取其椰漿,集中到瓶中,汁液自釀為低度椰子酒;另一種是取成熟椰果,將椰子水和椰肉共搗取漿,漿液自動發(fā)酵成酒。蘇東坡在儋州時有詩《椰子冠》,詩句“天教日飲欲全絲,美酒生林不待儀。自灑著疏邀醉客,更將空殼付冠師。”就是贊美椰子酒是天然之酒,無須儀狄(傳說中中國古代釀酒始祖之一)教授釀法,酒成后椰殼還可制帽。其子蘇過居儋期間也有“椰酒醍醐白”的詩句,這說明當時椰子酒至少在儋州比較盛行。
門外青簾盡酒家
釀酒成風,飲酒成習。歷史上,瓊島飲酒之風興盛,宋代時處處都有酒家。蘇軾在《儋耳夜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屠酤紛然。”《瓊州府志》錄宋代參政李光的詩句“門外青簾盡酒家。”其中,屠酤、青簾都是酒家的代稱。無酒不成禮,《儋縣志》中記載歷史上瓊島居民以酒祭灶的傳統(tǒng):“以竹葉掃屋塵,換爐灰,夜具酒果,送灶君朝帝。”這種以酒祭灶的傳統(tǒng)至少在宋代就從中原傳到海南,東坡居儋詩句“明日東家當祀灶,殺雞斗酒定月番吾。”即是明證?!顿倏h志》中還記載:民間設有鄉(xiāng)飲酒機構,專門主辦“鄉(xiāng)飲酒”儀式。屆時,“鄉(xiāng)備酒禮,市備糖圓”,雅士文人魚列兩旁,鳴鐘鼓歌,飲酒唱和。“鄉(xiāng)飲酒”儀式的莊重氣氛之下,實際上是鄉(xiāng)紳借以維持地方秩序和其利益的愿望。瓊島古時的另一個酒俗是“插”。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在竹編的酒籠插上新鮮草葉,叫“掛青”或“插”,用以點綴新春,表示吉祥。這種習俗也是宋代時就有了,蘇軾有這樣的詩句:“典衣剩買河源米,屈指新作上元。”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