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定安的鵝肉 右上方小圖:冷泉邊上的炸冷泉魚
開篇的話:第二屆海南定安端午美食文化節(jié)即將開幕,本屆美食文化節(jié)將帶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熱身準備吧。本報從今天起推出關注第二屆海南定安端午美食文化節(jié)系列報道,從美食、文化、產業(yè)不同角度為您解讀定安的美食文化產業(yè)。
本報記者 史曉暉 紀燕玲 胡誠勇/文 記者 劉孫謀/圖
肉質鮮嫩的定安鵝、千里飄香的定安黑豬、香味四溢的定安粽子、回味無窮的定安炒粉、工藝精湛的定安菜包飯……“民以食為天”,定安人一直遵循著這句古語,把吃這門學問,研究透徹。對于定安人來說:吃,材質要講究,制作工序也要有簡有繁。要吃的天然,吃的味美,更要吃出精髓。
富硒米 火山冷泉
是天賜兩大法寶
美食,最重要的是材質,大自然就賦予了定安兩大禮物:富硒米和火山冷泉,讓定安人能夠取得其他地方難以得到的財富。
據(jù)相關專家介紹,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時還有人體“解毒劑”的功能,甚至還有抗癌功效。而定安的土壤內就含有豐富的硒,達到了0.117㎎/㎏,在這樣的土壤中種植出的大米,也具有豐富的硒。不僅能夠補充人體的微量元素,有益人體健康,而且吃起來口感微黏,唇齒留香。
不僅是土壤,稻田灌溉所用的水也不得不說,水質干凈,清涼剔透,讓稻米中又增加了鋅、鍺、鐵等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
而那一汪一直沒有斷過的火山泉水,來自山間,流成小溪,干凈無污染,孕育著周圍的生命,當?shù)匕傩沼美淙獫补囵B(yǎng)殖出來的鵝、鴨、雞、豬等牲畜,肉質嫩滑,只要經(jīng)過簡單的烹飪,就能做出比一般家禽所沒有的鮮嫩可口。
制作簡單:
少雕飾卻出美味
一個煮鍋,里面扔幾塊豬骨頭和肉,適量的生姜、鹽、胡椒等佐料,要是再配上幾塊山藥,就熬出了一鍋味美而鮮亮的白色濃湯,它就是被廣為人知的定安黑豬骨頭湯。吃慣了北方的菜肴,面對這樣簡單的佐料及做法,卻能做出那樣動人的食物,確實讓人覺得有些奇妙。
對于吃,尤其是菜肴方面,定安人一直執(zhí)著地堅守著自然,盡量少的雕飾,制作出最美妙的菜肴。區(qū)區(qū)一個骨頭湯,怎么妄下這樣的斷語?讓記者來一一細數(shù)。
在清代,定安就有了白切定安鵝這道菜,和骨頭湯一樣簡單的佐料,將鵝放在鍋里煮到一定火候出鍋,只要再沾上特配的調料,便有了圓潤滑口的感覺,而鵝肉又有補陰益氣之功,暖胃開津之效,成為又一道特色而天然的美味。
而最讓人不得不說的,便是那一道清水出芙蓉般的南麗湖沙蚌魚,生長在一望無邊的南麗湖中的魚兒,汲取了天地湖水之間的精華,個個肥大味美,只要簡單地蒸熟,再撒上些野生的香菜,肥而不膩,口齒留香,還具有清熱解毒,補氣血等功效。
除此之外,肉嫩甜美的紅燒仙溝小黃牛,香而不膩的白灼定安黑豬排骨,定安獨有的南麗湖啤酒雞,這些定安特色的菜肴也都來料簡單,卻做出了讓人回味無窮的美味。
工序繁復:
做出精美小吃
說起定安菜肴簡單,但并不代表定安人對吃不講究,他們對吃“復雜”起來,也是讓人瞠目結舌。
單從遠近聞名的定安文宗棕制作工序來看,便能窺見一斑了。心細如發(fā)的定安娘子,精挑細選每一片棕葉,煮透晾干,再浸泡精白純正的糯米至柔軟,淘在簸筐里濾干水,這些只是基本需要做的。粽子里的料是重點,傳統(tǒng)的餡料為切成小片的黑豬瘦肉、豬腳、咸蛋黃、叉燒等,配以黃酒、鹽、醬油、姜汁、蒜蓉、五香粉、冬茹、枸子、胡椒粉、桔汁、味精等十幾種佐料攪拌腌制。頗具創(chuàng)意的定安娘,還做出了小米棕之類的新品種。
這還不算結束,包粽時先將三四片粽葉鋪開,薄薄地放米一層,肉餡一層,循環(huán)三四次,咸蛋黃放在中間,雙手將粽葉合攏折疊,封住斗口,做成錐體狀。放在大鍋里添水火煮十幾個小時,取出后還要晾干才能保持時間比較長。
不僅是粽子,還有形成于元代的傳統(tǒng)小吃菜包飯,將三至四片洗凈晾干的芥菜葉或油菜葉整齊鋪在碗里,涂上蒜蓉醬或雜錦醬、生抽,然后鋪上一層薄熱飯,再放上一層肉絲、蝦仁、臘腸和其他剛剛炒熟的菜肴,接著又再鋪熱飯和菜肴,適量后包裹成球狀。
一個粽子,一道小吃菜包飯,需要那么多程序,定安人每年端午前夕,都是全民做粽子,每家每戶做出味道獨特的粽子,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菜包飯一般是冬季節(jié)日或接待賓客時才制作,意為一家團團圓圓,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還有齊心協(xié)力,攏住家財不外流的含義。
僅僅只從吃上,就能看出定安人的熱情與好客,以及那股并沒有因時代的沖擊而消失的淳樸。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